
【經】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
supply and demand
law; theorem
【經】 law
供求法則(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是經濟學中描述市場動态平衡的核心理論,指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由供給量與需求量相互作用決定。其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需求與供給的互動關系
當商品需求增加(如消費者偏好變化或收入提升),在供給不變時,價格會上升以匹配市場稀缺性;反之,供給量超過需求時,價格将下降以刺激消費。該機制被《經濟學原理》(曼昆,2020)稱為“市場自我調節機制”。
均衡價格的形成
均衡點(Equilibrium Point)是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彙處,代表市場最有效率的價格與交易量。例如美國聯邦儲備經濟數據庫(FRED)通過實時數據驗證,小麥市場的均衡價格會因氣候或政策因素發生季節性波動。
彈性與時間維度的調節作用
供給彈性(如生産周期長短)和需求彈性(如必需品與奢侈品的差異)會改變價格調整速度。世界銀行2023年研究報告指出,石油市場的短期價格彈性僅為0.05,而長期彈性可達0.4,證明時間跨度顯著影響調節效果。
該法則在數字經濟中衍生出動态定價模型,例如Uber采用的峰時定價算法,即為供求法則的數字化應用實例(《哈佛商業評論》,2024)。
供求法則是經濟學中的核心理論,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市場供需量之間的動态關系。其核心邏輯是:價格由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決定,并通過價格調整實現市場均衡。以下是詳細解析:
需求定律
供給定律
當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時,市場達到均衡價格(P)和均衡數量(Q),此時無短缺或過剩。
供求法則揭示了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是分析價格波動、政策效果和企業決策的重要工具。理解其動态關系有助于預測市場變化并制定合理策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