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ypaesthesia; hypersthesia; hypoaesthesia; hypoesthesia
感覺減退(Hypoesthesia)的醫學定義與漢英對照解析
感覺減退指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顯著降低,屬于神經系統或心理感知異常的臨床表現。在漢英醫學詞典中,該術語對應“hypoesthesia”或“hypesthesia”,詞源為希臘語“hypo-”(低于)與“aisthēsis”(感覺)的組合。
1. 定義與分類
根據《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感覺減退被定義為“觸覺、痛覺或溫度覺的敏感性部分喪失”,屬于感覺障礙(sensory disorder)的亞型。臨床中可分為兩類:
2. 神經機制與診斷标準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指出,感覺減退可能伴隨軀體症狀障礙,需通過定量感覺測試(QST)評估神經傳導功能。其機制涉及外周神經損傷(如軸突變性)或中樞處理異常(如丘腦病變)。
3. 臨床意義與跨學科關聯
在心理學領域,慢性感覺減退可能與軀體化障礙或創傷後應激反應相關(參考美國心理學會APA臨床指南);神經學中則強調其作為腦卒中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預警指标。
權威文獻來源
感覺減退是指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下降或遲鈍,屬于感覺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感覺減退表現為對正常強度的刺激(如觸覺、痛覺、溫度覺等)無法産生相應反應,需更高強度的刺激才能感知。極端情況下可能發展為感覺完全消失。
阈值變化
因神經興奮阈增高,患者對刺激的敏感度降低。例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可能對衣物摩擦無感知。
感覺形式多樣
可影響觸覺、痛覺、溫度覺、嗅覺、聽覺等。患者常描述為麻木、遲鈍,如針刺僅覺輕微觸碰。
程度差異
輕度減退時僅對弱刺激無反應,重度則可能完全喪失感知能力。例如脊髓損傷患者可能出現損傷平面以下區域感覺消失。
精神心理因素
抑郁症、癔症、木僵狀态等精神疾病患者常伴隨感覺減退,且無器質性神經損傷。
神經系統病變
其他因素
藥物副作用、意識障礙(如谵妄)、催眠狀态等也可能引發。
診斷方法
需通過神經系統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結合病史和精神評估判斷是否為功能性障礙。
治療原則
針對原發疾病治療,如控制糖尿病、調整精神類藥物,輔以神經康複訓練。
感覺減退既可能是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的表現,也可能是功能性精神障礙的症狀。其複雜性要求結合多維度評估,建議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