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sensitization
distinguish from; identify
【計】 awareness; ID
【醫】 cognition; noesis
【經】 identification
感光識别(Gǎnguāng Shíbié)指利用光學傳感器或感光材料檢測并解析光信號,以識别物體特征、文字或圖像的技術過程。其核心原理是将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或數字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感光(Photosensitive)
指材料或器件對光線的敏感性,通過光電效應(如CCD/CMOS傳感器)或光化學反應(如膠片)捕獲光信息。例如,掃描儀通過感光元件将文檔反射光轉換為數字信號 。
來源:《英漢科技大詞典》(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2015頁。
識别(Recognition)
指通過算法(如OCR光學字符識别、圖像匹配)對感光數據分類與解碼。例如,手機攝像頭識别二維碼時,先感光捕捉圖像,再通過算法解析編碼信息 。
來源:《計算機視覺:算法與應用》,Richard Szeliski,Springer,2010年,Chapter 4.
根據IEEE标準協會定義(IEEE Std 1670-2014),感光識别系統需滿足:
來源: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DOI: 10.1109/IEEESTD.2014.6827552
主要參考資料
感光指物質或設備對光的敏感特性,通常表現為受光照後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其具體含義可分為以下兩類:
攝影領域的核心概念
指照相膠片、相紙等材料在光照下發生化學變化,從而記錄影像的過程。例如傳統膠卷中的鹵化銀顆粒在曝光後形成潛影,經顯影劑處理後顯現圖像()。
光電傳感技術
在可見光範圍内對光波的感知能力,如手機光線傳感器通過感光元件檢測環境亮度,自動調節屏幕明暗以節省電量()。這類設備通常采用光敏電阻或光電二極管實現光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
擴展應用:除攝影和電子設備外,感光原理還應用于印刷制版、太陽能電池闆、生物視網膜成像等領域。近義詞包括"光敏"(強調材料特性)和"曝光"(側重光照動作過程)。英語對應術語為"photosensitivity"或"light-sensitive"()。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