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ensitometry
sensitization
mensuration
【機】 measurement
感光測定法(sensitometry)是攝影科學與影像技術領域中用于量化測定感光材料(如膠片、相紙、數碼傳感器)對光敏感程度的系統性方法。該術語源自拉丁語" sensitivus"(感知)與希臘語" metron"(測量)的組合,中文譯名精準體現了其核心功能。
根據《牛津攝影技術詞典》定義,感光測定法通過标準光源照射、顯影條件控制及密度測量三個關鍵步驟,繪制出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線(H&D曲線)。這條S形曲線揭示了材料在曝光量變化時的密度響應規律,包含趾部(陰影區)、直線部(中間調)和肩部(高光區)三個特征段。
實際應用涵蓋三大領域:
現代感光測定法的發展可追溯至1890年Ferdinand Hurter與Vero Charles Driffield建立的H&D系統,其提出的特性曲線數學模型至今仍是影像科學的基礎工具。2000年後,國際标準化組織發布的ISO 2240(彩色反轉片)和ISO 5800(彩色負片)等系列标準,進一步規範了測試流程。
權威參考資料:
感光測定法是一種通過定量分析曝光量與感光材料密度變化關系的方法,主要用于評估膠片、相紙等材料的感光特性。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目的
感光測定法通過測量感光材料在不同曝光量(H)下産生的密度(D),繪制H-D特性曲線。其核心目标是确定材料的感光性能參數,如感光度、寬容度等,為攝影或影像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步驟
原理與公式
曝光量計算公式為:
$$
H = E cdot t
$$
其中,E為光照度,t為時間。在互易律有效範圍内,隻要H相等,即使E和t單獨變化,感光材料的密度變化仍保持一緻。
應用與意義
該方法可測定膠片的感光速度、反差系數等參數,幫助優化攝影曝光條件。例如,通過曲線斜率判斷材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或通過曲線形狀分析寬容度。
感光測定法結合實驗操作與數學分析,是影像科學中量化感光材料性能的基礎工具,需嚴格遵循标準化流程以保證結果可靠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