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roctodeal pit
【醫】 anal pit; proctodaeum; proctodeum
cote; den; hold in; nest; shelter; socket
【醫】 depression; fossa; fossae; pit; pouch; socket; venter
肛道窩(Anal Sinus)是人體直腸末端齒狀線附近的隱窩狀結構,在解剖學中又稱為“肛窦”。其英文對應術語為“anal crypts”或“rectal sinuses”。該結構由直腸黏膜與肛管皮膚交界處形成,呈袋狀凹陷,深度約3-5毫米,底部有肛腺開口,可分泌黏液潤滑糞便。
在臨床醫學中,肛道窩是肛周感染的高發部位,約85%的肛瘘起源于此處的腺體堵塞或細菌感染。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描述,這些隱窩的排列形态存在個體差異,部分人群可能形成較深的窦道,增加糞便殘留和炎症風險。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将肛窦炎(anal sinusitis)列為常見肛腸疾病,建議通過直腸指診和高分辨率肛門鏡進行診斷。該結構的生理功能研究可追溯至19世紀,現代解剖學證實其黏液分泌功能對維持肛管濕潤度具有重要作用。
關于“肛道窩”這一表述,可能存在術語混淆或地方性用詞差異。結合醫學資料,該描述更接近肛門窩(即肛門與尾骨間的凹陷)或肛瘘外口的病理性凹陷。以下是具體解釋:
定義與位置
肛門窩是肛門與尾骨之間的自然凹陷,屬于人體正常解剖結構,在醫學文獻中也被稱為“肛後窩”或“臀溝”。
功能
若肛門周圍的凹陷伴隨異常症狀(如流膿、疼痛),則可能與肛瘘相關:
建議結合具體症狀判斷,必要時通過肛門指檢、超聲或MRI明确診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