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al pit; proctodaeum; proctodeum
肛道(anal canal)在解剖學中指消化系統末端的管狀結構,連接直腸與肛門開口,是糞便排出的最終通道。其長度約2.5-4厘米,包含内括約肌(平滑肌)和外括約肌(骨骼肌),分别由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控制。
從漢英詞典定義角度,肛道對應英文術語為"anal canal",《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将其描述為"the terminal portion of the alimentary canal, extending from the pelvic diaphragm to the anus"。該結構包含三個關鍵解剖标志:齒狀線(區分黏膜與皮膚組織)、肛柱(縱向黏膜皺襞)及肛窦(腺體分泌黏液潤滑)。
生理功能方面,肛道通過壓力感應與神經反射調控排便行為。根據《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其上皮組織在齒狀線以上為柱狀上皮,以下逐漸過渡為複層鱗狀上皮,這一特征影響疾病發生類型(如痔瘡與肛裂的定位差異)。臨床醫學中,肛道檢查常用肛門鏡觀測,相關标準流程可參考《默克診療手冊》的肛門直腸評估指南。
肛道是人體消化系統末端的解剖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肛道指直腸末端連接肛門的管狀部分,又稱肛管。其周圍由肛門括約肌環繞,主要控制排便功能。
作為消化道末端通道,承擔糞便排出控制和防止腸内容物滲漏的雙重功能。括約肌的協調收縮與松弛實現自主排便控制。
• 常見疾病:肛裂、痔瘡、肛瘘等 • 手術案例:如直腸肛道漏修複術(參考中提及的病例)
醫學文獻中常與肛管作為同義詞交替使用。德語稱為Mastdarm。
該術語在解剖學教材中多采用"肛管"表述,建議查閱《格氏解剖學》等權威著作獲取更詳細的解剖圖譜和生理機制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