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mpound leaf
複葉(compound leaf)是植物學中描述葉片結構的專業術語,指一個葉柄上着生兩片或以上獨立小葉的葉片形态。根據小葉排列方式,複葉可分為以下類型:
羽狀複葉(pinnate leaf) 小葉沿葉軸呈羽毛狀排列,例如槐樹葉片。奇數羽狀複葉頂端具單個小葉(如紫雲英),偶數羽狀複葉則呈對稱分布(如落花生)。
掌狀複葉(palmate leaf) 小葉從葉柄頂端呈放射狀展開,典型代表為七葉樹和蓖麻。這種結構可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同時增強抗風能力。
三出複葉(ternate leaf) 葉軸末端僅着生三枚小葉,常見于大豆、苜蓿等豆科植物。其形态介于單葉與複雜複葉之間,具有特殊的分類學意義。
該術語在權威詞典《漢英綜合大辭典》中被譯為"compound leaf",強調其"由多個獨立小葉構成"的核心特征。植物學家錢崇澍在《中國植物志》中指出,複葉演化可能與植物適應不同光照環境有關。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高等教育出版社《植物學》第3版、商務印書館《漢英綜合大辭典》)
複葉是植物學中描述葉片結構的術語,指在一個總葉柄上着生兩片或以上小葉的葉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複葉由多個小葉組成,總葉柄(common petiole)連接莖或枝條,小葉通過小葉柄(petiolule)着生在葉軸(rachis)上。複葉的形成源于單葉的裂片深達主脈或葉基,并發育出小葉柄。
根據小葉排列方式,複葉分為三種類型:
複葉通過減少單片葉面積,降低風雨壓力,增強抗逆性,是植物對環境的適應。
單葉僅有一個葉片(如枇杷、垂柳),而複葉的小葉基部無腋芽,總葉柄基部才有腋芽。
如需完整分類或更多植物示例,可參考植物學權威資料(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