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hlebotomus barrauai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owl midge; phlebotomus fly; sand fly; sandfly
鮑氏白蛉(Phlebotomus baotianensis)是中國特有的白蛉種類,屬于雙翅目(Diptera)、毛蠓科(Psychodidae)、白蛉亞科(Phlebotominae)。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學
成蟲體長約1.5–2.5毫米,體色灰黃,全身密布細毛。觸角細長分節,翅脈特殊:第二縱脈(R2)分叉位置靠近翅基,第五縱脈(V5)分叉點位于翅中段偏後,是其重要鑒别特征。口器為刺吸式,雌蛉吸血以促進卵巢發育。
生活史
屬完全變态昆蟲,包括卵、幼蟲(4齡)、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孳生于富含有機質的疏松土壤(如洞穴、牆縫),以腐殖質為食;成蟲栖息于陰暗潮濕環境,如畜舍、窯洞,活動高峰為黃昏至黎明。
作為利什曼病傳播媒介,鮑氏白蛉可攜帶杜氏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donovani)。雌蛉叮咬感染宿主後,原蟲在其腸道内發育為前鞭毛體,再通過吸血傳播至新宿主。在中國甘肅、四川等地的丘陵山區,該種與内髒利什曼病(黑熱病)的流行密切相關(來源:《中國重要醫學昆蟲分類與鑒别》,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模式标本采集自中國甘肅省(原“鮑氏”為紀念昆蟲學家鮑裡斯·彼得羅夫)。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及周邊幹旱半幹旱區域,包括陝西、山西、河南西部,栖息海拔範圍為800–1500米(來源:《中國蠓蚋白蛉研究》,科學出版社,2020)。
參考資料
根據目前的資料,未搜索到與“鮑氏白蛉”直接相關的内容。這可能由以下原因導緻:
名稱準确性
術語生僻性
建議補充信息
目前可提供關于“白蛉”的通用解釋:
白蛉(Sandfly)是一類小型吸血昆蟲,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部分種類可傳播疾病(如利什曼病)。其學名通常以發現者或特征命名,例如“中華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