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機英文解釋翻譯、分析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analysis; analytic engine
分詞翻譯:
分析的英語翻譯:
analyze; construe; analysis; assay
【計】 parser
【化】 analysis; assaying
【醫】 analysis; anslyze
【經】 analyse
機的英語翻譯:
chance; crucial point; engine; machine; occasion; organic; pivot; plane
flexible
【醫】 machine
專業解析
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1. 術語定義與核心概念
- 中文術語: 分析機
- 英文對應: Analytical Engine
- 基本釋義: 分析機是19世紀英國數學家、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設計的一種通用機械計算機概念。它是人類曆史上首個被提出的、具有現代計算機核心特征(如可編程性、條件分支、循環、内存)的機械計算裝置設計。盡管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未能完全建成,但其設計理念超前,被視為現代電子計算機的雛形。
2. 曆史背景與設計者
分析機的構想誕生于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查爾斯·巴貝奇在成功設計并部分建造了用于計算多項式函數的“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之後,于1837年左右提出了更為雄心勃勃的分析機計劃。 該設計得到了數學家艾達·洛夫萊斯(Ada Lovelace)伯爵夫人的大力支持與合作,她為分析機編寫了曆史上第一個算法程式,并深刻闡述了其超越純數學計算的潛力,因此被尊為世界上第一位程式員。
3. 技術原理與核心組件
分析機的設計體現了驚人的前瞻性,其核心組件與現代計算機架構驚人地相似:
- “存儲庫”(The Store): 相當于現代計算機的内存(Memory)。設計使用打孔卡片存儲輸入數據和運算結果(數字),容量可達1000個40位十進制數。
- “運算室”(The Mill): 相當于現代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負責執行所有算術運算(加、減、乘、除)和邏輯操作。
- 控制與編程: 使用打孔卡片(Jacquard loom-inspired punched cards) 進行輸入指令和程式控制。這使其成為可編程的(Programmable) 機器。卡片分為“操作卡”(Operation Cards)指定運算類型和“變量卡”(Variable Cards)指定操作數地址。
- 條件分支與循環: 設計包含了條件跳轉(Conditional Branching)的概念,允許程式根據中間計算結果改變執行流程,這是實現複雜算法和通用計算的關鍵。
- 輸入/輸出: 計劃使用打孔卡片輸入數據和程式,并通過打印裝置、打孔卡片或繪圖儀輸出結果。
4. 意義與影響
盡管巴貝奇終其一生未能完成分析機的建造(僅有部分部件和圖紙留存),其設計理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通用計算的開端: 分析機是首個被構想出來的通用計算機(General-purpose computer),理論上能夠執行任何計算任務,而不僅僅是特定功能(如差分機)。
- 現代架構的雛形: 其分離的存儲(内存)和處理(CPU)結構、可編程性、以及使用外部介質輸入指令和數據的方式,為後世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奠定了基礎。
- 軟件概念的萌芽: 艾達·洛夫萊斯為分析機編寫的算法以及對“機器能做什麼”的哲學思考,标志着計算機軟件和算法理論的發端。
- 技術史上的裡程碑: 分析機代表了19世紀機械工程的巅峰想象力,是計算機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深刻影響了20世紀電子計算機的發展。
參考來源:
-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Analytical Eng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Isaacson, Walter. The Innovators: 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Simon & Schuster.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Babbage's Analytical Engine, 1834-1871." (Exhibit Notes).
- Swade, Doron. The Cogwheel Brain: Charles Babbage and the Quest to Build the First Computer. Little, Brown.
網絡擴展解釋
分析機是19世紀由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設計的機械式通用計算機,其設計理念對現代計算機發展具有開創性意義。以下從核心概念、設計特點、曆史地位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1. 核心概念
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設計,首次将通用計算理念具象化。它突破了早期差分機(僅用于多項式計算)的局限性,實現了可編程性和多功能運算。該機器通過打孔紙帶輸入指令和數據,采用十進制計數系統,并具備存儲計算結果的能力。
2. 設計特點
- 模塊化結構:包含算術邏輯單元(碾磨器)、存儲單元(内存)和控制單元,與現代計算機架構高度相似
- 運算能力:可執行四則運算、平方根及條件分支等複雜操作,理論上具有圖靈完備性
- 硬件規模:設計尺寸達30米長×10米寬,由蒸汽驅動,預計可存儲1000個50位十進制數(約20.7kB)
3. 曆史地位
雖因技術限制和資金問題未能建成實體(1837-1871年設計期間),但其創新性體現在:
- 首次提出程式控制概念,比1941年楚澤Z3計算機早一個世紀
- 采用類似彙編語言的操作系統,奠定編程思想基礎
- 被公認為電子計算機的理論原型,2012年倫敦科學博物館通過現代技術驗證了其可行性
該設計在《計算機器與智能》等著作中被多次引用,印證了其在計算機科學史上的先驅地位。如需了解更多技術細節,可查閱搜狗百科和機器之心的相關條目。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