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llocated quotas
allocate; allot; assign; consign; disburse; dispense; distribute; portion
【計】 ALLOC; allocate; allocating; assignation; distributing point
【化】 distribution
【醫】 distribution; partition
【經】 absorb; allocate; allocation; allotment; apportionment; assign
assignation; distribute; distribution; repartition
quota
【經】 quota
在國際貿易與經濟學術領域,“分配配額”(allocation quota)指由政府或管理機構設定的資源、商品或權益的限額分配機制。其核心是通過定量調控實現公平性、效率性或政策性目标。例如,中國商務部在農産品進口配額管理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向企業分配特定數量的進口權限,以平衡國内市場供需。
該術語在《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中被定義為“締約方之間基于既定标準劃分市場準入容量的約束性條款”,常見于WTO框架下的紡織品、稀土資源等敏感商品貿易談判。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碳配額分配制度通過“祖父條款”或“基準線法”确定企業碳排放上限,已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工具。
權威文獻如《牛津國際貿易辭典》強調,配額分配公式通常包含曆史績效、企業規模、區域平衡等權重因子,例如: $$ Q_i = frac{S_i cdot Hi}{sum{j=1}^n (S_j cdot Hj)} cdot Q{total} $$ 其中$Q_i$代表企業i獲得的配額,$S_i$為産能系數,$H_i$為曆史利用率。具體實施案例可參考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第三階段的行業基準分配方案。
“分配配額”指在特定領域或系統中,根據規則将有限的資源、權限或數量分配給不同主體或用途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配額是預先設定的數量或額度限制,用于管理資源分配或控制特定行為。例如:
免費分配
常見于初期政策實施階段,如碳排放配額初期由政府免費發放,依據企業曆史排放數據或行業基準值計算()。
有償分配
通過拍賣、競價等方式分配,例如部分國家進口許可證的拍賣()。
混合模式
結合免費與有償分配,逐步過渡到市場化機制()。
領域 | 分配目的 | 示例說明 |
---|---|---|
國際貿易 | 保護國内産業,平衡國際收支 | 限制進口商品數量() |
環境保護 | 控制污染排放,促進低碳轉型 | 碳配額交易() |
計算機系統 | 優化資源使用,防止濫用 | 用戶磁盤空間限制() |
教育 | 促進教育公平 | 中考招生配額制() |
總結來看,“分配配額”是通過設定限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其具體形式和目的因領域而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