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bag; bale; package; wrap
【計】 package
【經】 bale; bundle
【計】 flip network; switched network; switching network
包交換網絡(Packet Switching Network)是一種基于分組傳輸原理的數據通信網絡,其核心思想是将數據分割成小型數據包(Packet),通過共享網絡路徑獨立傳輸至目标節點,再重新組裝為完整數據。以下是漢英對照解析及技術要點:
定義:網絡節點(如路由器、交換機)根據數據包頭部包含的目标地址信息,動态選擇傳輸路徑,實現高效資源共享的通信方式 。
數據分片與封裝
發送端将原始數據(如文件、消息)分割為固定或可變長度的數據包(Packet),每個包附加包含源/目标地址、序列號、校驗碼等信息的包頭(Header),形成獨立傳輸單元 。
示例:傳輸一份10MB文件 → 分割為數千個數據包(如每個包1KB)。
動态路由選擇
網絡設備(路由器)根據實時網絡狀态(如鍊路負載、延遲),通過路由協議(如OSPF、BGP)為每個包獨立選擇最優路徑,避免單點擁塞 。
存儲轉發機制
路由器接收完整數據包後校驗其完整性,再根據路由表轉發至下一跳節點,直至抵達目标設備 。
重組與排序
接收端依據包頭中的序列號重新排序數據包,校驗無誤後還原為原始數據。
特性 | 包交換網絡 | 電路交換 |
---|---|---|
資源占用 | 動态共享鍊路 | 獨占固定帶寬 |
傳輸效率 | 高(適應突發流量) | 低(空閑時帶寬浪費) |
延遲特性 | 可變延遲(依賴路由) | 固定延遲 |
典型代表 | 互聯網、Wi-Fi | 傳統電話網 |
→ 定義包交換網絡架構标準 [來源:IETF RFC]
→ 詳述包交換原理與路由算法 [來源:Pearson Education]
→ 早期包交換網絡協議規範 [來源:ITU]
(注:引用鍊接需訪問IETF、Pearson、ITU官網檢索對應文獻編號)
包交換網絡是一種将數據分割為多個獨立單元(稱為“包”)進行傳輸的網絡架構。每個包包含發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通過不同路徑傳輸後,在目的地重新組合成完整消息。以下是其核心特點:
高效性與資源共享
通過共享鍊路資源,允許多個通信會話同時使用同一線路,顯著提升線路利用率。例如,廣域網中的幀中繼技術即采用包交換方式實現設備間的共享傳輸(參考)。
靈活的數據率轉換
支持不同數據率的設備直接通信,例如低速終端與高速服務器可通過中間節點適配速率差異。
容錯能力與動态路由
數據包可獨立選擇傳輸路徑,若某條路徑故障,網絡會自動選擇其他可用鍊路,增強了整體可靠性。
異步傳輸與排隊機制
采用存儲轉發技術,數據包在節點處短暫排隊等待處理,避免電路交換中因線路阻塞導緻的完全中斷。
對比其他交換方式
與電路交換(如傳統電話網絡)不同,包交換無需預先建立專用通道,更適合突發性數據傳輸(如互聯網),但可能因排隊引入延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