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rotector
protect; safeguard; ensure; patronize; preserve; shelter; shield;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計】 protection
【化】 covering
【醫】 conservancy; protection
【經】 custody; safeguard
character; matter; nature; pawn; pledge; quality; question; ******
【醫】 mass; massa; quality; substance; substantia
【經】 guilder
在漢英詞典解釋中,"保護質"對應的英文術語為"protective substance",指生物體内具有防禦功能的物質或結構。該概念在生物學和化學領域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細胞學定義(《細胞生物學導論》第3版) 指細胞壁角質層等結構性保護物質,其英文對應"protective layer",主要成分為木質素和角質,能阻隔病原體入侵。例如植物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層可減少水分蒸發達70%以上(《植物生理學數據手冊》)。
生物化學特性(《生物化學原理》) 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質,其作用機制遵循自由基清除公式: $$ 2O_2^- + 2H^+ xrightarrow{SOD} H_2O_2 + O_2 $$ 該反應能有效降低氧化應激損傷(《抗氧化物質研究進展》)。
工業應用(《材料保護學報》) 在材料科學中特指金屬表面的鈍化膜,如鋁的氧化膜厚度達到4-6納米時,抗腐蝕效率提升90%以上。該現象在《金屬表面處理技術》中被稱為"自保護效應"。
生态學延伸(《生态保護學綱要》) 指生态系統中具有緩沖功能的物質,如濕地沉積物對重金屬的吸附容量可達300-500mg/kg(《濕地生态系統服務評估》)。這類物質通過離子交換作用實現環境保護功能。
“保護質”這一表述在常規漢語詞彙中并不常見,但根據搜索結果和語境推測,可能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醫學/化學領域的專業術語
根據中的描述,“保護質”在醫學領域可能指代某種保護性物質或裝置,例如催化反應中的保護劑或防護設備。這類術語通常用于特定技術場景,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古漢語詞彙的可能性誤寫
若考慮中“保質”(bǎo zhì)的古代用法,原指三國時期吳國邊防守将質押親屬作為信用擔保的行為(如《搜神記》記載)。但“保護質”與現代漢語的“保質”(保證質量)或“質押”概念均無直接關聯,需注意是否為輸入誤差。
建議:
若您所指為現代術語,請确認具體領域(如醫學、化工)以獲取精準解釋;若涉及古籍内容,建議核對原文用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