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制造費用成本計算法英文解釋翻譯、分段制造費用成本計算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multistep overhead costing
分詞翻譯:
分的英語翻譯:
cent; dispart; distribute; divide; marking; minute
【計】 M
【醫】 deci-; Div.; divi-divi
段的英語翻譯: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計】 segment
【醫】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制造費用成本的英語翻譯:
【經】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計算法的英語翻譯:
numeration
【經】 computation
專業解析
分段制造費用成本計算法(Step Manufacturing Cost Allocation Method)是一種針對多階段生産流程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心是将制造過程劃分為若幹獨立階段,并依據各階段資源消耗情況分配間接費用。該方法在漢英詞典中常對應為"step-down costing"或"stage-wise cost allocation",強調分步驟歸集與分配成本的特征。
從技術實現層面,該方法包含三個關鍵操作:
- 階段劃分:根據生産工藝特性(如汽車制造的沖壓、焊接、塗裝階段)或部門職能(如機械加工車間、裝配車間)劃分成本中心。每個階段需明确直接成本(人工、材料)與間接成本(設備折舊、能源)的邊界。
- 成本遞進歸集:采用順序分配法(Sequential Allocation),上遊階段累積的成本按預設基準(如工時占比、機器小時數)傳遞至下遊階段。例如鑄造階段的能耗成本可按熔爐使用時間比例分配至精加工階段。
- 跨期成本匹配:通過等效單位計算(Equivalent Units Calculation)處理半成品,例如電子元件組裝中未完工品按50%完工程度折算為成本核算單位。
該方法在離散制造業(如機床生産)與流程工業(如化工品制造)中均有應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管理會計指南》指出,該模型能有效解決多工序生産的成本扭曲問題,尤其適用于産品規格差異小但工藝複雜度高的生産線。
參考文獻:
-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管理會計實務框架, 2022版
-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 分步成本核算技術白皮書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成本會計系統設計與應用, 第7章
網絡擴展解釋
“分段制造費用成本計算法”是一種適用于複雜制造流程的成本核算方法,尤其在多階段生産場景(如造船、大型設備制造)中應用廣泛。其核心是将生産過程劃分為多個獨立階段(如部件、組件、分段等),每個階段單獨歸集制造費用,并逐層結轉至最終産品。以下是具體解析:
1.核心原理
- 分階段核算:将生産流程劃分為若幹可獨立核算的中間階段(如部件加工、組件裝配、船體分段總裝等),每個階段作為成本計算對象。
- 逐層結轉:每個階段完工後,其總成本(含直接材料、人工及分配的制造費用)轉入下一階段,最終彙總為成品總成本。例如,部件成本計入組件成本,組件成本再計入分段成本,最終構成整船成本。
2.費用分配方法
- 直接費用:直接材料與人工按實際耗用量計入各階段成本。
- 間接費用(如設備折舊、車間管理費):需通過分配标準(如機器工時、人工工資比例等)分攤到各階段。例如,某分段耗用1000個機器工時,占總工時的20%,則承擔20%的間接費用。
3.適用場景
- 産品結構複雜:如船舶制造涉及成千上萬個部件,分層核算可提高成本精确度。
- 多工序協作:各階段可能由不同部門或供應商完成,需獨立核算以評估效率。
4.優勢與意義
- 精細化管控:通過階段成本分析,可識别低效環節并優化資源投入。
- 成本透明化:明确各階段費用占比,便于定價決策和預算編制。
- 符合行業特點:尤其適合生産周期長、中間産品多的行業,如提到的造船企業。
5.示例流程
假設制造一艘船分為三個階段:
- 部件生産:直接材料費10萬元,人工費5萬元,分配制造費3萬元 → 部件總成本18萬元。
- 分段裝配:轉入部件成本18萬元,新增直接費用12萬元,分配制造費5萬元 → 分段總成本35萬元。
- 總裝:轉入分段成本35萬元,新增費用15萬元 → 整船成本50萬元。
該方法通過分階段歸集與結轉,實現複雜産品成本的精準核算,是制造業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