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arasympathetic; para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是自主神經系統的重要分支,與交感神經系統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态調節。其核心功能是通過"休息與消化"機制,在非應激狀态下降低心率、促進胃腸蠕動和腺體分泌,同時收縮瞳孔括約肌。
從解剖學角度,副交感神經的中樞位于腦幹(動眼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和骶髓(S2-S4節段),其節前纖維通過Ⅲ、Ⅶ、Ⅸ、Ⅹ對腦神經及盆内髒神經延伸至靶器官附近的終末神經節。以迷走神經為例,其纖維分布範圍覆蓋心髒、支氣管至橫結腸,調控着75%的副交感神經活動(來源:Gray's Anatomy)。
生物化學特征顯示,副交感神經末梢主要釋放乙酰膽堿(ACh),通過毒蕈堿型受體(M受體)發揮作用。與交感神經系統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形成拮抗機制,例如在心髒窦房結,M受體激活會降低cAMP水平,抑制起搏細胞的自律性(來源:Physiology,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 StatPearls)。
臨床醫學中,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引發血管迷走性暈厥,而膽堿酯酶抑制劑(如新斯的明)通過增強其作用治療重症肌無力。最新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證實,前額葉皮層通過邊緣系統可對下丘腦副交感中樞進行自上而下的調控(來源: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副交感神經是自主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交感神經共同調節人體内髒器官的活動。以下是其核心特點與功能的詳細解釋:
1. 生理功能("休息與消化"系統)
2. 解剖結構特征
3. 神經遞質機制
4. 與交感神經的拮抗平衡
臨床應用提示:副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可能引發心動過緩或支氣管痙攣,而功能不足可能與消化功能障礙相關。瑜伽、深呼吸等放松訓練可通過增強副交感張力來緩解壓力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