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鳴"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術語"detonation"或"crack",指物體在劇烈燃燒或爆炸時産生的尖銳聲響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特指可燃氣體(如氫氣)與氧氣混合點燃時發生的瞬間燃燒聲,這種聲學特征被廣泛應用于氣體純度檢測領域。
在化學實驗中,氫氣的爆鳴現象被視作經典教學案例。當氫氣純度超過4%時,其與氧氣混合點燃會産生明顯"噗"聲,這種聲波振動源自混合氣體在有限空間内的快速膨脹過程(參考《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第10版)。聲強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 I = frac{P}{2ρv} $$ 其中I為聲強,P為聲壓,ρ為介質密度,v為聲速。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0156:2017将爆鳴聲作為氣體混合危險等級的重要判定指标。美國化學會《化學與工程新聞》期刊2019年的研究指出,不同氣體混合比例會導緻爆鳴頻率在200-5000Hz範圍内變化,這種聲學特征已成為工業安全監測的重要參數。
“爆鳴”一詞的解釋如下:
爆鳴指氣體遇到火焰或高溫時迅速燃燒或爆炸,并伴隨聲響的現象。其本質是可燃性氣體(如氫氣、甲烷)或揮發性物質(如汽油、酒精蒸氣)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後,遇火源劇烈反應釋放能量,産生聲波和沖擊波。
化學實驗中的典型例子
氫氣爆鳴實驗:純氫燃燒安靜,但混入空氣點燃會發出尖銳爆鳴聲,常用于檢驗氫氣純度。
工業與生活中的安全隱患
汽油、酒精等揮發性液體若密封不當,蒸氣在空氣中達到爆炸極限(如汽油蒸氣濃度1.4%-7.6%),遇明火即引發爆鳴甚至爆炸。
爆鳴更強調氣體快速燃燒伴隨聲響,而爆炸可能由物理(如壓力容器破裂)或化學因素引發,能量釋放範圍更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