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w one's head
bow; pronate
head; principal; initial; first
"俯首"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層次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物理動作與抽象态度的雙重表達。從漢英詞典視角解析,該詞的釋義體系可分為三個層級:
字面釋義
指頭部向下低垂的物理動作,對應英語"bow one's head",常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形态描述。該動作在跨文化語境中既可表示禮儀性鞠躬(如東方傳統禮節),也可象征專注狀态(如西方實驗室觀察微觀物體的姿态)。
引申語義
衍生出"絕對服從""謙卑順從"的抽象含義,英語對應"submission/subservience",此釋義在《漢英綜合大詞典》中被列為二級詞項。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字典》中指出,該語義演變始于明代文獻,最初特指臣民對君主的效忠姿态,後擴展至各類等級關系場景。
文化語義
在成語"俯首稱臣"(kowtow and proclaim oneself a subject)中承載中華文化特有的政治倫理,該典故被收錄于《中國成語大辭典》。比較文化研究顯示,相較于西方"kneel"蘊含的宗教意味,漢語"俯首"更強調社會等級制度中的身份确認。
語義演變研究顯示(《漢語曆史語法綱要》,商務印書館),"俯首"的貶義色彩在20世紀逐漸強化,現代漢語使用中多與"俯首帖耳"等含批判意味的搭配出現,反映社會平等觀念的語言投射。該詞的英語對應詞選擇需特别注意語境,如學術翻譯時需區分物理動作的"bow"與态度表達的"subservient"。
“俯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俯首”由“俯”(低頭)和“首”(頭部)組成,字面意為低頭向下看或彎腰行禮,常引申為恭敬、順從或屈服的态度。
本義與引申義
使用場景
“俯首”既指具體的低頭動作,也蘊含豐富的文化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恭敬”“順從”或“屈服”的深層情感。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新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