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hierarchical directory structure
分層目錄結構(Hierarchical Directory Structure)是計算機文件系統中用于組織數據的樹狀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征是通過父子關系将目錄與子目錄按邏輯層級排列。該結構在漢英詞典中常被定義為"a multi-level organizational system where directories branch into subdirectories, forming an inverted tree-like arrangement"(多層次組織系統,目錄分支出子目錄,形成倒置樹形排列)。
從技術實現角度看,該結構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在操作系統領域,這種結構最早由Multics系統引入,後被UNIX系統完善發展。現代操作系統如Linux繼承并優化了這一設計,允許用戶通過mkdir命令創建嵌套目錄(如mkdir -p dir1/dir2/dir3),Windows系統則通過圖形化資源管理器實現可視化層級管理。
根據計算機組織架構标準IEEE POSIX.1-2017規範,分層目錄必須滿足路徑名解析的确定性原則,即任何文件都有唯一的絕對路徑标識。微軟技術文檔MS-DOS 2.0設計檔案顯示,1983年引入的子目錄功能使FAT文件系統存儲效率提升43%。IBM《z/OS基礎知識手冊》指出,企業級文件系統通過訪問控制列表(ACL)在層級目錄中實施差異化權限管理,确保數據安全。
分層目錄結構是計算機文件系統中用于組織和管理文件的一種邏輯結構,采用樹狀的層級形式排列目錄與文件。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分層目錄結構以根目錄為起點(如Windows的C:
或Linux的/
),通過逐級嵌套子目錄形成分支。每個目錄可包含文件或其他子目錄,類似現實中的文件夾套娃模式。
/
、Windows的盤符(C:
)。/home/user/Documents
。/usr/local/bin
./Downloads/file.txt
C:Users amePictures2025
按年份管理照片/var/www/html/project/src/
存放項目源代碼project/
├── docs/# 文檔
├── src/# 源代碼
└── tests/# 測試用例
早期操作系統(如DOS 1.0)采用扁平結構,所有文件存儲在單一目錄,導緻:
分層目錄結構自1965年Multics系統首次引入後,已成為現代操作系統的标準設計。理解該結構有助于高效管理個人文件或開發軟件項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