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lk
粉筆是一種傳統教學工具,漢語釋義為"用白垩、石膏等材料制成的柱狀書寫工具",英語對應詞為"chalk",專業術語可譯為"classroom chalk"。根據教育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鈣水合物(CaSO₄·2H₂O),化學分子式為:
$$ text{CaSO₄·2H₂O} $$
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綜合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粉"指其原料為礦物粉末,"筆"強調書寫功能。美國化學學會(ACS)物質數據庫顯示,現代粉筆通過煅燒石膏的工藝制作,反應方程式為:
$$ text{CaSO₄·2H₂O} xrightarrow{150^circ C} text{CaSO₄·0.5H₂O} + 1.5text{H₂O} $$
在教育領域,《劍橋英語教學指南》特别說明,粉筆闆書仍被證明能增強知識記憶留存率,其觸覺反饋對兒童書寫訓練具有不可替代性。大英博物館亞洲館藏中存有1903年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使用的粉筆标本,印證其在中國近代教育史的重要地位。
粉筆是一種常見的教學工具,主要用于在黑闆上書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基本組成
粉筆是通過熟石膏粉(硫酸鈣)加水攪拌後灌入模型凝固制成的條狀物。古代曾用天然白垩(碳酸鈣)制作,現代則多以石膏為主要成分。
2. 成分與制作
主要成分為硫酸鈣(石膏)或碳酸鈣(石灰石),部分含少量氧化鈣。制作時将原料加水混合,凝固後形成硬質條狀結構。
3. 類型
4. 用途與特點
主要用于教學場景的黑闆書寫,具有易擦除、成本低的特點。例句如:“一方黑闆,是您耕耘的土地;一寸粉筆,寫下真理消磨自己”。英語中對應“chalk”,例如“She chalked out a design on the blackboard.”。
5. 文化意義
常被比喻為教師奉獻精神的象征,如“粉筆無言寫春秋”。
若需查看具體例句或化學成分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