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apones medicinales
soap
【化】 chip soap; soap
【醫】 sapo; sapones; soap
【醫】 agent
肥皂劑(soap agent)是漢英詞典中一個具有特定技術含義的複合詞項,其定義與應用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術語構成與核心定義
該詞由"肥皂"(soap)與"劑"(agent/preparation)組合而成,指代一類以脂肪酸鈉或鉀鹽為主要成分的清潔制劑。在《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中明确标注其對應英文為"soap-based detergent",特指通過皂化反應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質。
化學組成與特性
《牛津化學技術詞典》指出,肥皂劑的核心成分為長鍊脂肪酸金屬鹽(RCOO⁻M⁺),其分子結構具有親水端與疏水端,通過降低水表面張力實現去污功能。典型配方包含80-85%脂肪酸鈉、10-15%水分及微量甘油與香料。
應用領域細分
根據《漢英科技大詞典》工業條目,該制劑可分為三類:
曆史發展脈絡
《中國化學史》記載,明代《天工開物》已詳述"肥皂團"制作工藝,使用豬胰髒與草木灰堿液進行皂化。現代工業化生産始于1907年漢陽廣茂肥皂廠,采用間歇式皂化鍋工藝。
使用注意事項
《化工産品安全手冊》強調其與硬水中的鈣鎂離子會産生不溶性皂垢(化學反應式:
$$ 2C{17}H{35}COO^-Na^+ + Ca^{2+} → (C{17}H{35}COO)_2Ca↓ + 2Na^+ $$
),建議在軟水環境或配合螯合劑使用。
肥皂劑是一種以天然油脂為原料制成的洗滌劑,主要通過皂化反應生成脂肪酸鈉或鉀鹽,屬于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以下是其核心特點及解釋:
肥皂劑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的鈉鹽或鉀鹽,由天然油脂(如植物油或動物脂肪)與強堿(氫氧化鈉/鉀)經皂化反應制成。傳統制法可能使用皂莢等植物原料,現代則多為化學合成。
古代稱“肥皂”為皂莢制成的清潔丸劑,現代部分地區仍沿用“胰子”作為俗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産品配方或化學原理,可參考權威化工資料或洗滌劑行業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