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romania
"放火癖"(pyromania)在漢英詞典中被定義為一種病理性縱火沖動,屬于《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界定的"破壞性沖動控制及品行障礙"。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病理特征
患者會反複實施蓄意縱火行為,縱火前伴隨緊張感或情感喚起,縱火後獲得愉悅感或壓力釋放。美國心理學會指出,這種行為并非出于利益訴求或報複動機,而是源自無法自控的強迫性沖動。
診斷标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11),确診需滿足:
中國《刑法》第114條将縱火列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但司法實踐中會對存在精神鑒定證明的放火癖患者酌情減輕刑責。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發布的司法解釋強調需區分病理性縱火與刑事縱火的主觀動機。
該術語在《牛津英漢雙解心理學詞典》中被标注為"fire-setting disorder"的同義詞,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的臨床指南指出,認知行為療法結合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可有效改善症狀。
縱火癖(又稱放火癖)是一種以反複縱火為特征的心理障礙,其核心特征在于縱火行為并非出于實際利益或明确動機,而是為了獲得心理滿足或緩解緊張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縱火癖屬于沖動控制障礙,患者會不可克制地實施縱火行為,主要動機是通過縱火過程獲得快感、滿足感或釋放緊張情緒。與普通縱火犯罪不同,這類行為不涉及金錢利益、報複、政治訴求等現實目的。
根據弗洛伊德理論,火焰的形态與動态可能喚起患者類似性興奮的感覺,火的破壞力被象征化為強烈欲望的釋放。現代研究則認為與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因素相關,如社交能力缺陷、學習困難等。
主要集中于男性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存在社交障礙或學習適應困難者。統計顯示男性患者占比高達97%。
需排除因精神分裂症(如幻聽驅使)、智力障礙或現實動機(報複、謀財)引發的縱火行為。真正的縱火癖患者行為動機僅源于縱火本身帶來的心理體驗。
注:該病症需專業心理幹預,認知行為療法與藥物結合是常見治療方式。若發現相關傾向,建議及時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