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oth fly
moth; scalewing
【醫】 moth
fly
【醫】 fly; mouche; muscae
蛾蠅(é yíng)是漢語中對一類小型雙翅目昆蟲的統稱,對應的英文術語為“moth fly”或“drain fly”,學名通常指Psychodidae科昆蟲。這類昆蟲體型微小(體長約2-5毫米),體表覆蓋細毛,靜止時翅膀呈屋脊狀疊合,形似飛蛾,因而得名。
在昆蟲學分類中,蛾蠅屬于雙翅目(Diptera)長角亞目(Nematocera),其幼蟲多栖息于富含有機質的潮濕環境,如排水管、腐殖土或污水池。成蟲不叮咬人類,但因常在衛生間、廚房等區域出現而被視為衛生害蟲。
權威詞典如《牛津英語詞典》将“moth fly”定義為:“A small hairy-winged fly of the family Psychodidae, resembling a tiny moth.”(一種具有毛狀翅膀的Psychodidae科小蠅類,形似微型蛾類)。我國《英漢大詞典》則标注其生态特征為“常孳生于污水環境”。
在防治領域,美國國家有害生物管理協會(NPMA)指出,蛾蠅種群控制需着重環境治理,例如清潔排水管道有機膜和修複滲漏水源。
“蛾”和“蠅”是兩種不同的昆蟲,以下是它們的詳細解釋:
基本特征
蛾屬于鱗翅目昆蟲,與蝴蝶相似,但體型較肥大,觸角細長如絲,翅膀多為灰白色。靜止時翅膀平放于身體兩側,主要在夜間活動,具有趨光性。
文化意象
古文中“蛾”常被用于形容美人的眉毛(如“蛾眉”),或比喻微小而執着的行為(如“飛蛾撲火”)。此外,“蛾”在部分古籍中通“蟻”。
基本特征
蠅屬于雙翅目昆蟲,常見種類包括家蠅、蒼蠅等。成蟲體長約6-7毫米,複眼發達,口器為管狀,喜在腐敗物上産卵,幼蟲稱為“蛆”。其成蟲可傳播霍亂、傷寒等疾病。
社會影響
蠅常被用來比喻微小的利益(如“蠅頭小利”)或低劣的事物(如“蠅聲蛙噪”)。其繁殖速度快,是重要的衛生防治對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物種或文化引用,可參考上述來源的原始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