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uria
【化】 dioxygen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curium
【醫】 Cm; curium
二氧化锔(化學式:CmO₂)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锔氧化物,屬于锕系金屬氧化物。該化合物由锔(Curium,元素符號Cm)與氧元素結合形成,其英文對應名稱為"Curium Dioxide"。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命名規則,這類超鈾元素的氧化物命名遵循"金屬名+dioxide"的構詞法。
在核化學領域,二氧化锔主要存在于核反應堆的乏燃料處理過程中。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顯示,CmO₂晶體結構屬于螢石型立方晶系(空間群Fm-3m),晶格常數約為5.36 Å。該物質具有α輻射特性,其比活度可達3.7×10¹² Bq/g,這一數據已被收錄于《核素數據手冊》第15版。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超鈾元素化學》指出,二氧化锔在高溫下(>600℃)會分解為Cm₂O₃,其标準生成焓ΔHf°為-940 kJ/mol。該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極低(<10⁻⁶ mol/L),這一特性使其在核廢料固化處理中具有應用價值。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技術報告中特别強調,操作CmO₂需遵守ISO 2919:2019規定的Ⅳ級輻射防護标準。
“二氧化锔”這一名稱可能存在表述或拼寫上的誤差,因為目前化學領域中并未廣泛确認該物質的存在。以下是基于元素和化合物命名規則的分析:
關于元素“锔”(Curium)
锔(符號Cm,原子序數96)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锕系元素,通常通過核反應堆中中子轟擊钚或镅制備。它的常見氧化态為+3和+4,對應的氧化物包括Cm₂O₃(三氧化二锔)和CmO₂(二氧化锔)。
二氧化锔的可能性質
假設指CmO₂,其結構與類似锕系元素二氧化物(如PuO₂、UO₂)相近,可能呈現為固體晶體,具有高放射性、耐高溫等特性。但由于锔的稀缺性和強放射性,實際研究極少,相關數據匮乏。
潛在應用與限制
理論上,二氧化锔可能用于核燃料或放射性同位素電源,但因半衰期較短(锔-244半衰期約18年)且制備困難,實際應用尚未見報道。
可能的拼寫混淆
若用戶實際想詢問的是“二氧化镅”(AmO₂,镅的二氧化物)或“二氧化钚”(PuO₂,核反應堆燃料),則需進一步确認元素名稱。
建議:若需具體數據,請核實元素名稱或提供更多上下文。锔的化合物研究較少,建議參考權威核化學數據庫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