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ennoside A&B
have diarrhoea; rush down
【化】 glycoside
and; attend; get along with; give; help; offer; take part in; with
【計】 AND
番瀉苷A(Sennoside A)與番瀉苷B(Sennoside B)是兩種天然存在的蒽醌苷類化合物,主要來源于豆科植物番瀉葉(Cassia angustifolia 或 Cassia senna)的幹燥葉和小葉。它們被廣泛應用于傳統醫學和現代藥學領域,作為刺激性瀉藥的主要活性成分。
從化學結構看,番瀉苷A和B均屬于二蒽酮苷類化合物,其核心結構由兩個蒽醌單元通過C10-C10'鍵連接形成。兩者的區别在于糖基取代的位置:番瀉苷A的葡萄糖基連接在C8位,而番瀉苷B的葡萄糖基則位于C8'位。這種結構差異導緻二者在腸道内的代謝途徑和藥效強度存在細微差别,但在實際應用中常作為混合物使用。
藥理學研究表明,番瀉苷類物質本身不具備直接導瀉作用,需經結腸菌群水解為活性代謝物——大黃酸蒽酮(rhein anthrone)後方可發揮藥理效應。該代謝産物通過刺激腸壁神經元、增強腸道蠕動并抑制水分吸收,最終産生緩瀉效果。根據《英國藥典》(British Pharmacopoeia)标準,番瀉葉提取物中番瀉苷A和B的總含量不得低于2.5%,以确保制劑質量的穩定性。
在臨床應用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藥物信息文件指出,含番瀉苷的制劑適用于短期治療偶發性便秘,推薦日劑量相當于20-30mg番瀉苷,療程不宜超過1-2周。長期使用可能導緻電解質紊亂和腸神經功能損傷。中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的番瀉葉質量标準中,同樣将番瀉苷A、B含量作為關鍵質控指标。
以下是關于番瀉苷A(Sennoside A)和番瀉苷B(Sennoside B)的詳細解釋:
番瀉苷A與B是中藥瀉下作用的核心成分,廣泛用于便秘治療。兩者結構相似但藥效存在差異,且需注意合理使用以避免副作用。如需更詳細制備方法或檢測技術,可參考、10的實驗室分析流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