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artes membranacea septi atriorum
房中隔膜部(Membranous Part of Interatrial Septum)是心髒解剖學中的重要結構,指房間隔(interatrial septum)中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薄弱區域。在漢英醫學詞典中,該術語對應英文為"membranous portion of interatrial septum",主要用于描述分隔左、右心房的組織結構特征。
從解剖學角度分析,房中隔膜部位于房間隔前上方,靠近主動脈根部。其胚胎發育源自心内膜墊組織的融合,與肌性房間隔共同完成心房分隔功能。組織學上,該區域缺乏心肌細胞,主要由緻密膠原纖維構成,這種結構特性使其成為房間隔缺損(ASD)的常見發生部位。
臨床醫學文獻記載,房中隔膜部缺損約占先天性心髒病病例的7%-10%,可能導緻左右心房間異常血流分流(來源: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2018)。超聲心動圖檢查中,該區域需重點觀察是否存在連續性中斷或血流異常信號。
權威醫學教材《格氏解剖學》指出,房中隔膜部的精确邊界定義為:上界至主動脈右冠窦,下界與肌性房間隔相接,前緣毗鄰三尖瓣隔瓣附着處。這一解剖定位對心髒外科手術及介入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房中隔膜部”這一術語在标準解剖學中并不常見,可能是對心髒結構的混淆或表述誤差。以下結合心髒解剖知識進行解釋和澄清:
房中隔(房間隔)
是分隔左右心房的肌性組織,主要由兩層心内膜和中間結締組織構成。臨床常見的房間隔缺損多發生在較薄的卵圓窩區域(繼發孔型)。
膜部(室間隔膜部)
屬于室間隔的上部結構,位于主動脈右瓣與後瓣下方,是室間隔缺損的常見部位。該區域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直徑約0.8cm,與房室傳導束關系密切。
可能的混淆點
建議:若涉及具體病例或文獻,建議結合影像學檢查(如超聲心動圖)或原始語境确認解剖定位。對先天性心髒病患者,明确區分房間隔缺損與室間隔膜部缺損對治療方案選擇至關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