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保護器英文解釋翻譯、肺保護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ung-protectors
分詞翻譯:
肺的英語翻譯:
lung
【醫】 lung; pneumo-; pneumon-; poeumono-; pulmo; pulmo-
保護器的英語翻譯:
【醫】 protector; tutamen
專業解析
肺保護器(Lung Protector)在醫學領域,特别是在機械通氣(Mechanical Ventilation)中,指的是旨在減少或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 的一系列通氣策略和設備設置的總稱。其核心目标是保護患者肺部免受呼吸機本身造成的額外傷害。
1. 核心概念與英文對應
- 肺保護器 (Fèi Bǎohù Qì): 該中文術語直接對應英文"Lung Protector"。然而,在專業語境中,它更常指代"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肺保護性通氣策略) 或"Lung Protective Measures" (肺保護措施)。
- 核心含義: 并非指單一的物理器械,而是指在實施機械通氣時,通過調整呼吸機參數和采用特定通氣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脆弱肺組織的壓力(氣壓傷)、過度牽張(容積傷)、反複開閉(萎陷傷)以及炎症反應(生物傷)等傷害的綜合策略。其核心原則是"小潮氣量、低平台壓、適度呼氣末正壓"。
2. 醫學背景與應用
- 適用人群: 主要應用于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RDS) 的患者,以及其他存在肺損傷高風險或肺順應性差(如嚴重肺炎、肺挫傷)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
- 關鍵策略:
- 小潮氣量通氣 (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将潮氣量設置為6-8 mL/kg 預測體重 (Predicted Body Weight, PBW),遠低于傳統通氣使用的 10-15 mL/kg PBW。這是肺保護策略的基石,旨在避免肺泡過度膨脹(容積傷)。
- 限制平台壓 (Plateau Pressure Limitation): 将吸氣末肺泡内壓(平台壓)限制在≤ 30 cmH₂O 以下,以減少氣壓傷風險。
- 適度呼氣末正壓 (Moderate PEEP): 應用合適的呼氣末正壓 (PEEP) 以防止呼氣末肺泡塌陷(萎陷傷),維持肺泡開放,改善氧合,并可能減少剪切傷。最佳PEEP水平需個體化滴定。
- 允許性高碳酸血症 (Permissive Hypercapnia): 作為小潮氣量通氣的必然結果,允許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PaCO₂) 適度升高(通常pH > 7.20-7.25),以避免為追求正常PaCO₂而使用過大潮氣量或過高氣道壓。
- 肺複張策略 (Recruitment Maneuvers): 在特定情況下短暫應用較高壓力以重新開放塌陷的肺泡,然後應用適當的PEEP維持。
3. 重要性
- 循證依據: 大規模臨床研究(如ARDSNet的ARMA研究)已明确證實,與傳統通氣策略相比,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小潮氣量+限制平台壓)能顯著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
- 預防繼發性損傷: 對于原本健康的肺組織(如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采用肺保護原則也能降低發生術後肺部并發症的風險。
- 标準治療: 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已成為ARDS患者機械通氣的标準治療,并被廣泛寫入國際指南。
4. 權威參考來源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機械通氣指南》: 由美國胸科學會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歐洲重症醫學會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SICM) 等權威機構聯合發布,詳細闡述了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證據和實施細節。來源:ATS/ESICM/SCC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可在其官網查找最新版本)。
- ARDSNet (ARDS Clinical Trials Network): 其進行的裡程碑式研究(如ARMA研究)為肺保護策略提供了最強有力的證據。來源:ARDSNet publications (如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機械通氣學》相關教材與專著: 如由王辰院士等主編的權威教材,系統闡述肺保護通氣的原理與實踐。來源:專業醫學出版社出版的權威教材。
- 《默克診療手冊》或《UpToDate》: 權威的醫學參考資源,提供關于ARDS和機械通氣管理的循證總結,包含肺保護策略的核心内容。來源:Merck Manuals Professional Version / UpToDate 官方網站。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肺保護器”這一表述,目前并未找到權威的醫學或行業标準定義。結合字面意義和可能的實際應用場景,可推測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1.醫療操作中的“肺保護策略”
在臨床醫學(尤其是重症監護和麻醉領域)中,常提到“肺保護性通氣策略”,主要用于機械通氣時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VILI)。核心措施包括:
- 小潮氣量:通常設置為6-8 mL/kg(理想體重),避免肺泡過度擴張。
- 限制平台壓:保持平台壓≤30 cmH₂O。
- 適當PEEP(呼氣末正壓):防止肺泡塌陷,改善氧合。
- 允許性高碳酸血症:優先保護肺組織,允許CO₂適度升高。
這類策略常見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治療。
2.物理防護設備
可能指代某些保護肺部免受外界有害物質侵害的裝置,例如:
- 呼吸防護面罩:如N95口罩、防塵面具,用于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
- 空氣淨化設備:如帶有HEPA濾網的淨化器,減少室内污染物。
- 氧氣面罩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功能受損的患者維持通氣。
注意事項
- 若用戶指的是某種具體産品,需結合品牌或使用場景進一步分析。
- 當前術語“肺保護器”并非醫學标準詞彙,建議核實具體語境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如需更精準的解釋,請補充說明該詞出現的領域或上下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