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uvula vesicae
bladder; cyst; vesica
【醫】 bladder; cyst-; cysti-; cystido-; cystis urinaria; cysto-; kysto-
urinary bladder; urocyst; urocystis; Ves.; vesica; vesica urinaria
vesico-
uvula
【醫】 cion; gargareon; gurgulio; kiono-; pendulous palate; staphyle
staphylion; staphylo-; uvula; uvula palatina
"膀胱懸雍垂"是一個較為生僻且現已較少使用的解剖學術語,其現代标準名稱為膀胱垂。以下是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的詳細解釋,并參考權威醫學文獻:
中文定義與解剖位置
膀胱垂(Pángguāng chuí)是指位于人體膀胱内壁的一個特定解剖結構。它位于膀胱三角區(Trigone of bladder)的頂部,具體是在兩側輸尿管口之間的區域,形成一個小的、縱向的黏膜皺襞或嵴狀隆起。這個結構在膀胱空虛時較為明顯,當膀胱充盈擴張時,此皺襞通常會變得平坦或消失。
來源: 《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 Chinese Edition), 人民衛生出版社。
英文對應術語
膀胱垂的标準英文術語是:
Uvula of bladder (或Vesical uvula)。
來源: 《英漢醫學詞典》 (English-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 第3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道蘭氏英漢醫學辭海》。
結構與功能意義
膀胱垂本質上是由膀胱三角區黏膜下層的平滑肌束(主要是逼尿肌的延續)在輸尿管間嵴(Interureteric ridge)上方彙聚并向上牽拉黏膜所形成的凸起。它沒有特殊的獨立功能,主要被視為膀胱三角區的一個解剖标志。在膀胱鏡檢查時,它有時可作為識别膀胱三角區上界的參考點。
來源: 《格氏解剖學》 (Gray's Anatomy) 臨床相關解剖學描述; 《泌尿外科解剖學》 (Anatomy for Urologists) 相關章節。
“膀胱懸雍垂”即現代解剖學所稱的膀胱垂(Uvula of bladder / Vesical uvula),是位于膀胱三角區頂部、輸尿管間嵴上方的一個黏膜皺襞樣小隆起,是膀胱内壁的一個正常解剖标志。
根據您的提問,“膀胱懸雍垂”可能存在術語混淆。以下是兩個獨立結構的解釋,結合搜索結果分析:
定義:懸雍垂俗稱“小舌頭”,是軟腭後緣正中向下突出的圓錐形肌肉組織,表面覆蓋黏膜。
主要功能:
定義:即膀胱脫垂,指膀胱因盆底肌松弛或韌帶損傷,部分或全部從尿道口脫出。
常見原因:
“膀胱懸雍垂”并非醫學标準術語,推測為“膀胱下垂”與“懸雍垂”的混淆。兩者分别屬于泌尿系統和消化/呼吸系統的獨立結構,建議根據具體症狀咨詢專科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