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op-lift frame
頂吊框架(Suspended Ceiling Framework)是指建築結構中通過頂部懸挂系統支撐的次級承重體系,常見于大跨度空間及工業廠房設計。其核心功能為分散屋頂荷載至主體結構,同時為管線鋪設和裝飾層提供安裝基礎。
從結構組成分析,該系統包含三部分:主吊杆(Primary Hanger)、次龍骨(Secondary Furring Channel)和連接構件。主吊杆通常采用熱鍍鋅鋼索或金屬杆件,通過膨脹螺栓固定于建築頂闆;次龍骨以輕型鋼制C型槽為主材,按網格狀排布形成平面支撐體系。
在抗震性能方面,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顯示(《空間結構》第45卷),頂吊框架的柔性連接設計可有效吸收0.3g以下的地震加速度,其位移容許值達±50mm,顯著優于傳統剛性連接體系。美國鋼結構協會AISC 360-22規範第D3章特别強調,吊杆長細比應控制在200以内以保證受壓穩定性。
實際應用中,該結構多配合礦棉闆、金屬格栅等輕質材料使用,英國建築研究院(BRE)的測試數據表明,标準配置下系統自重不超過15kg/m²,較混凝土吊頂減輕荷載約60%。
“頂吊框架”是一個結合“頂部”與“吊裝”功能的結構概念,通常指安裝在建築物頂部、用于支撐吊裝設備或高空作業平台的框架系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框架”指由梁、柱等構件組成的支撐性結構(),而“頂吊”強調其安裝位置(頂部)和用途(吊裝功能)。綜合來看,頂吊框架是位于建築物頂部的承載結構,用于懸挂或支撐吊籃、起重機等設備。
核心功能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建築、橋梁、環保工程等領域的高空施工,例如外牆維護、設備安裝等場景()。
結構特點
通常采用鋼材或混凝土構建,需具備較高承重能力和抗風抗震性能()。部分設計可能兼顧建築外觀的美觀性()。
頂吊框架是功能性為主的頂部結構,需綜合安全、效率與承載需求設計。如需具體工程案例,可參考建築安全規範或施工設備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