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ssociation constant
add up to; be equal to; close; combine; join; proper; shut; suit; whole
【醫】 con-; sym-; syn-
constant; invariable
【計】 C
【化】 constant
【醫】 constant
【經】 constant
在化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締合常數(英文:Association Constant,通常用符號 ( Ka ) 或 ( K{assoc} ) 表示)是描述兩個或多個分子(如配體與受體、酶與底物、抗原與抗體)可逆結合形成複合物的平衡常數。它定量反映了分子間相互作用的結合強度與親和力。
基礎定義
對于最簡單的雙分子結合反應:
[ ce{A + B <=> AB} ]
締合常數 ( K_a ) 定義為:
[ K_a = frac{[ce{AB}]}{[ce{A}][ce{B}]} ]
其中 ([ce{AB}]) 是複合物濃度,([ce{A}]) 和 ([ce{B}]) 是遊離反應物濃度。單位為 (text{M}^{-1})(摩爾濃度倒數)。
親和力表征
( K_a )值越大,表明平衡時複合物濃度越高,分子間結合越緊密、親和力越強。例如:
解離常數(( K_d ))
( K_d ) 是 ( K_a ) 的倒數(( K_d = 1/K_a )),單位為 (text{M})。其物理意義是複合物解離一半時所需遊離反應物的濃度。( K_d ) 越小,親和力越強,更常用于實驗報告。
熱力學關聯
締合常數與吉布斯自由能變化((Delta G^circ))的關系為:
[ Delta G^circ = -RT ln K_a ]
其中 ( R ) 為氣體常數,( T ) 為溫度。負值 (Delta G^circ) 表明結合為自發過程。
締合常數在以下領域至關重要: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将締合常數定義為“生成特定加合物的平衡常數”,強調其描述分子締合過程的标準性。
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
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數據庫中明确 ( K_a ) 為結合親和力的直接度量。
生物化學教材
如《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指出:( K_a ) 是理解配體-受體相互作用的核心參數,直接決定生物功能的有效性。
常用技術包括:
注:以上方法均需通過數學模型(如1:1結合模型)拟合數據獲得 ( K_a ) 或 ( K_d )。
“締合常數”是化學和物理化學中用于描述分子或離子締合反應平衡狀态的參數。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締合常數(Association Constant)指兩種或多種物質(如分子、離子)通過非共價鍵(如氫鍵、範德華力)結合形成締合體時,達到平衡狀态下的平衡常數。其數值越大,表明締合反應越容易進行,物質間的結合能力越強。
數學表達式
以簡單締合反應A + B ⇌ AB為例,締合常數公式為:
$$
K_a = frac{[AB]}{[A][B]}
$$
其中,[A]、[B]為遊離物質的濃度,[AB]為締合體的濃度。
應用場景
影響因素
溫度、壓力、溶劑極性等均會影響締合常數。例如,指出“水汽分壓提高時締合更容易發生”,說明壓力變化會改變締合程度。
提示:若需具體實驗測定方法或不同體系中的典型數值,建議通過專業化學數據庫進一步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