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wer transmission
electric power
【化】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transmit
【計】 transfers; transmission; transput; X; XFER
電力傳輸(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是指通過高壓輸電網絡将電能從發電廠輸送到變電站及終端用戶的過程。這一系統包含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發電機組、升壓變壓器和輸電線路。其英文術語對應"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強調電能在導體中的定向流動特性。
在工程實踐中,電力傳輸系統通常采用交流(AC)和直流(DC)兩種形式。交流輸電因便于電壓轉換被廣泛應用,典型工作電壓範圍在115kV至765kV之間。直流輸電則適用于長距離(800公裡以上)和大容量(超過3000MW)的場景,通過高壓直流(HVDC)技術可減少線路損耗。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标準IEC 60076中規定了電力變壓器的技術要求,這是保障輸電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規範。美國能源部(DOE)的電網現代化倡議指出,現代智能電網整合了數字化監控系統,可将輸電效率提升至95%以上。
從物理原理分析,傳輸功率公式可表示為: $$ P = V times I times cosphi $$ 其中V為電壓,I為電流,cosφ為功率因數。該公式解釋了為何高壓輸電能有效降低焦耳損耗(I²R損失)。
電力傳輸是指通過電網将電能從發電端(如水電站、火電廠、新能源電站等)輸送到用戶端(如居民、工廠等)的過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電力傳輸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實現電能的遠距離、大規模輸送。其核心目标是通過輸電網絡(如架空線路、地下電纜)和變電站等設施,将發電廠産生的電能高效、安全地分配給終端用戶。
高電壓傳輸
通常采用110千伏及以上的高壓電,以降低電流強度,從而減少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焦耳熱損失)。
交流電主導
三相交流電是主流傳輸方式,因其可通過變壓器靈活調整電壓等級,適合長距離輸送;單相交流電則用于特定場景(如電氣化鐵路)。
網絡冗餘設計
輸電網絡構建為網狀結構,提供多路徑冗餘,确保當某條線路故障時能通過其他路徑維持供電可靠性。
早期采用直流輸電,後因交流電便于變壓和長距離傳輸而成為主流。當前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也在特定場景(如跨區域聯網)中應用。
如需查看具體技術公式或更完整的電網架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關于電壓降落計算,、4關于系統組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