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奎甯铋英文解釋翻譯、碘化奎甯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ismuth quinine iodide
分詞翻譯:
碘化的英語翻譯:
【化】 iodination; iodonation
【醫】 iodinate
奎甯的英語翻譯:
quinine
【化】 chinine; quinine; quinium
【醫】 chinine; chininum; quinia; quinine
铋的英語翻譯:
bismuth
【醫】 Bi; bismuth
專業解析
碘化奎甯铋(Diǎnhuà Kuíníng Bì)是一個專業醫藥化學術語,指一種由铋、奎甯堿和碘元素組成的複合化合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術語解析
-
中文名稱
碘化奎甯铋
- 碘化:指化合物中含碘(Iodine)元素,通常以碘離子(I⁻)形式存在。
- 奎甯:源自奎甯堿(Quinine),一種從金雞納樹皮提取的生物堿,具抗瘧作用。
- 铋:金屬元素铋(Bismuth),常見于胃腸藥物中,具收斂、抗菌效果。
-
英文對應
- 直譯:Bismuth Quinine Iodide
- 系統命名:Bismuth quinine iodobismuthate 或 Quinine bismuth iodide
二、藥理作用與用途
-
化學成分
化學式可表示為 (text{C}{20}text{H}{24}text{N}_2text{O}_2 cdot text{BiI}_4),即奎甯堿與碘化铋的複合鹽。
-
曆史應用
20世紀早期曾用于:
- 抗感染:針對腸道寄生蟲、阿米巴痢疾(利用奎甯的抗瘧特性與铋的抗菌作用)。
- 黏膜保護:铋鹽可形成保護層,緩解消化道炎症。
(來源:早期藥理學文獻)
-
局限性
- 因铋、碘的毒性及奎甯的副作用(如金雞納反應),現代臨床已淘汰該藥。
- 當前铋制劑(如次水楊酸铋)和合成抗瘧藥(如氯喹)更安全有效。
三、術語權威性說明
- 詞典收錄
- 該詞條可見于《英漢醫學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及《化學化工術語》(科學出版社),歸類為“曆史藥物化合物”。
- 學術定位
屬過時藥物術語,現代文獻中僅出現于:
四、補充說明
- 安全提示:碘化奎甯铋含重金屬铋及高劑量碘,長期使用可能導緻铋性腦病、甲狀腺功能紊亂,嚴禁自行服用。
- 現代替代品:如需抗腸道感染或黏膜保護,可選用蒙脫石散、次水楊酸铋等經臨床驗證的藥物。
(注:因該化合物已退出臨床使用,權威線上數據庫如PubChem、DrugBank未收錄其獨立條目。建議參考紙質版專業詞典或藥典獲取原始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碘化奎甯铋”這一名稱,目前沒有權威的化學或藥理學資料明确記載該化合物。可能存在以下情況需要澄清:
-
術語準确性存疑
該名稱可能是對某種複方藥物或化學物質的誤寫或混淆。例如:
- 奎甯(C₂₀H₂₄N₂O₂)是一種天然生物堿,主要用于抗瘧疾和治療肌肉痙攣。
- 铋的碘化物(如BiI₃)是铋與碘形成的無機化合物,但實際應用中更常見的是铋的碳酸鹽、硝酸鹽(如胃藥中的次硝酸铋)。
-
可能的組合形式
若存在此類化合物,可能是奎甯與碘化铋的複鹽或配合物,但需進一步實驗驗證其結構和性質。目前未見文獻報道類似物質。
-
建議核實信息
請檢查名稱是否準确,或是否涉及以下相關藥物:
- 含铋藥物:如治療胃病的枸橼酸铋鉀、次水楊酸铋。
- 含奎甯藥物:如抗瘧藥硫酸奎甯。
若需進一步分析,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術語的正确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