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鄧肯氏襞英文解釋翻譯、鄧肯氏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uncan's folds

分詞翻譯:

肯的英語翻譯:

agree; be willing to; consent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襞的英語翻譯:

【醫】 fold; plica

專業解析

鄧肯氏襞(Duncan's fold),中文又稱“鄧肯皺襞”,英文術語為"plica of Duncan" 或"Duncan's fold",是一個解剖學專業名詞,特指位于胎盤母體面(與子宮壁接觸面)的一種特定結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定義與位置

    鄧肯氏襞是胎盤娩出後,在其母體面(即底蛻膜面)可見的一個半月形或皺褶狀的邊緣隆起。它通常位于胎盤邊緣附近,是胎盤組織在該區域的一種特殊折疊形态 。

  2. 解剖學特征與形成

    • 該結構主要由胎盤實質組織(絨毛組織)和覆蓋其表面的蛻膜組織構成。
    • 其形成與胎盤在子宮内的附着位置和剝離過程有關。當胎盤從子宮壁剝離時,胎盤邊緣的蛻膜和絨毛膜組織可能未能完全平滑分離,而是形成了一層皺起的邊緣,即鄧肯氏襞。
    • 它是胎盤母體面的标志性結構之一,與胎盤胎兒面(覆蓋羊膜,光滑)形成對比。
  3. 臨床意義(重要性)

    • 胎盤娩出完整性的判斷:觀察鄧肯氏襞的形态和連續性對于判斷胎盤是否完整娩出具有參考價值。如果鄧肯氏襞連續、完整,通常提示胎盤組織已完全剝離并娩出。若該結構不完整或缺失部分,需警惕可能存在胎盤小葉殘留或副胎盤未娩出的風險。
    • 胎盤檢查的關鍵指标:在産後常規檢查胎盤時,助産士或醫生會仔細檢查母體面,包括鄧肯氏襞的形态、是否有斷裂或缺損,以及胎盤血管的走向是否延伸至皺襞邊緣或以外(提示可能存在副胎盤或血管前置),是評估胎盤健康狀況的重要步驟 。
  4. 命名來源

    該結構以詹姆斯·馬修斯·鄧肯(James Matthews Duncan) 的名字命名。他是19世紀著名的蘇格蘭産科醫生(1826-1890),對産科學和胎盤研究有重要貢獻,首次詳細描述并命名了這一胎盤特征性結構。

總結來說,鄧肯氏襞是胎盤母體面上一個重要的解剖标志,表現為半月形的組織皺褶,其形成與胎盤剝離機制相關,臨床價值在于輔助判斷胎盤娩出的完整性,是産後胎盤檢查的關鍵觀察點之一。

參考來源:

  1. 人民衛生出版社《婦産科學》(第9版) - 胎盤形态學章節。
  2. Cunningham, F. G.,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25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 - 胎盤與胎膜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鄧肯氏襞(Duncan's folds)是醫學解剖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産後子宮周圍的一種腹膜結構。其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定義與結構
    指位于子宮與腹膜之間的皺襞狀結構,通常與産後子宮的生理變化相關。這種褶皺可能在分娩後形成,與子宮複舊(産後子宮恢複至孕前狀态)過程中的組織調整有關。

  2. 命名來源
    以發現或研究該結構的醫學專家“Duncan”命名,屬于醫學領域常見的以人名命名的解剖術語。

  3. 臨床意義
    雖然具體功能未在搜索結果中詳細說明,但類似腹膜襞結構通常與器官固定、減少摩擦或分泌潤滑液等功能相關。在産後階段,可能與子宮位置穩定或恢複機制有關。

如需更深入的醫學解釋(如胚胎發育關聯、病理表現等),建議通過專業醫學數據庫或文獻進一步查詢。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