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ethod for classifying leukocytes
白細胞分類法(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是臨床血液學中用于檢測外周血中各類白細胞比例及絕對值的标準化檢測方法。該技術通過自動化分析儀器或人工顯微鏡觀察,将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五大類,并計算其百分比及絕對值。
根據《診斷學》第9版定義,該檢測的核心價值在于輔助診斷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免疫異常。例如,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細菌感染,而淋巴細胞增多可能與病毒感染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HO)血液學标準化委員會要求,檢測結果需結合年齡、生理狀态等因素綜合解讀,成年參考值範圍通常為:中性粒細胞40-75%,淋巴細胞20-50%,單核細胞3-10%,嗜酸性粒細胞0.5-5%,嗜堿性粒細胞0-1%。
在漢英術語對照層面,該檢測的規範英文表述為"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Count",其中分類結果需标注細胞類型英文全稱及縮寫(如Neutrophils, NEUT)。《醫學實驗室标準術語》(SNOMED CT)特别強調,報告單中需同時體現相對百分比(%)和絕對計數值(×10⁹/L)。
技術發展方面,流式細胞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檢測精度。美國臨床病理學會(ASCP)2024年指南指出,現代五分類分析儀已能通過細胞體積、傳導性和光散射特性實現亞群細分,準确度達98%以上。
白細胞分類法是一種通過識别和計數血液中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比例,輔助疾病診斷的臨床檢驗方法。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原理 白細胞分為5大類,每種在免疫系統中發揮不同作用。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的比例為:
檢測方法
臨床意義
報告解讀 檢測結果需結合患者整體狀況,如:
該檢測屬于血常規的重要組成部分,異常結果常提示需進一步做骨髓穿刺、CRP檢測或影像學檢查。不同年齡參考值存在差異,如兒童淋巴細胞比例可高達60%仍屬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