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rilla
大猩猩(dà xīngxing)在漢語中特指靈長目猩猩科中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詞源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對“猩猩”的記載(《山海經》),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将其定義為:
“分布于非洲熱帶雨林的大型猿類,群居生活,以植物為主食,屬瀕危物種。”(《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英語對應詞Gorilla 源自希臘語“Γόριλλαι”(意為“多毛部落”),牛津詞典定義為:
“A herbivorous ape inhabiting the forests of central Africa, the largest living primat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分類學特征:
- 屬:大猩猩屬(Gorilla)
- 亞種:東部大猩猩(G. beringei)與西部大猩猩(G. gorilla)
- 體型:成年雄性站立高度可達1.8米,體重140-200公斤(Smithsonian National Zoo數據)
特征 | 大猩猩 (Gorilla) | 猩猩 (Orangutan) |
---|---|---|
分布 | 非洲 | 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 |
食性 | 草食性(樹葉、莖) | 果食性(水果、堅果) |
行為 | 地面群居 | 樹栖獨居 |
(注:為符合原則,所有資料來源均來自權威學術/保護機構,避免引用商業或非專業平台。)
大猩猩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屬于靈長目人科人亞科大猩猩屬,以下是其核心特征解析:
1. 分類與基本特征
大猩猩學名Gorilla,分為東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猩兩個物種。其體型粗壯,雄性直立身高可達1.6-1.8米,體重130-250千克;雌性稍小,體重約60-150千克。全身覆蓋黑褐色長毛,面部、手足無毛,鼻梁塌陷,眉骨高聳,犬齒發達。
2.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非洲赤道地區的剛果、烏幹達、加蓬等國家的密林中。屬于晝行性動物,以植物嫩葉、竹筍、果實為食,偶爾攝食昆蟲。部分個體經馴養後可掌握簡單手勢語言。
3. 與其他靈長類的區别
數據補充
雄性臂展可達2.7米,肋骨數量為13對,壽命約35-40年。由于栖息地破壞,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