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mputer tape
electron
【化】 electron
【醫】 e.; electron
【計】 computer magnetic tape
【化】 computer tape
電子計算機磁帶(Magnetic Tape for Electronic Computers)是一種利用磁性材料存儲數字信息的線性存儲介質,屬于早期計算機系統中重要的數據備份與歸檔載體。其英文術語對應為"computer magnetic tape"或"digital data storage tape",在專業文獻中常簡稱為"mag tape"。
從技術特性分析,該介質由塗覆磁性氧化物(如氧化鐵)的聚酯薄膜帶構成,标準寬度為0.5英寸(12.7毫米),長度可達732米至1067米。典型存儲密度隨技術發展從早期的556bpi(比特/英寸)提升至現代LTO-9規格的18.5Gb/盒(未壓縮)。讀寫操作通過磁帶驅動器中的磁頭完成,順序訪問特性使其特别適合批量數據處理場景。
在計算機發展史上,該存儲形式于1951年首次應用于UNIVAC I系統,作為當時唯一的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存儲量約224KB)。直至1980年代磁盤技術成熟前,磁帶始終承擔着核心數據存儲任務,在航天任務數據記錄(如阿波羅計劃)、銀行交易批處理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現代應用場景已轉向冷數據存儲,根據IDC統計,全球約60%的企業級數據仍存儲在磁帶介質。IBM TS4500系列與LTO Consortium制定的線性磁帶開放标準(LTO-9單盒容量45TB)代表着當前技術前沿。這種介質的電磁耐受特性(可承受50,000高斯磁場)使其在國防、科研等特殊領域保持不可替代性。
電子計算機磁帶是一種用于存儲數字信息的磁性記錄介質,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物理構成
磁帶由帶基和磁性層組成:
輔助組件
磁帶系統包含磁帶驅動器(含磁頭、傳送機構)和控制器,後者負責與計算機接口通信。
優勢
局限性
盡管現代存儲技術(如SSD、雲存儲)已普及,磁帶因低能耗和高可靠性,仍在大規模數據備份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