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electropositive
electricity
【計】 telewriting
【化】 electricity
【醫】 Elec.; electricity; electro-; galvano-
correctitude; just; positive; principal
【計】 POS
【化】 nor-; ortho-
【醫】 iusto; nor-; o-; ortho-
1. 詞源與基本定義
"電正性的"源于電化學領域,由"電"(electric)與"正性"(positive)組合而成,描述原子或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傾向于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的特性。其英文對應術語為"electropositive",定義為:
An element or atom that readily donates electrons to achieve a stabl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typically exhibiting low electronegativity values.(來源:牛津詞典)
2. 化學特性與表現
電正性元素主要集中在元素周期表左側(如堿金屬、堿土金屬),特征包括:
3. 與電負性的對比
電正性與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互為對立概念,可通過鮑林标度量化:
特性 | 電正性元素 | 電負性元素 |
---|---|---|
周期表位置 | ⅠA、ⅡA族(如Na, K) | ⅦA族(如F, Cl) |
電子行為 | 失電子 | 得電子 |
典型值 | 鮑林值<1.5(Cs:0.79) | 鮑林值>2.5(F:4.0) |
4. 應用場景
5. 權威參考文獻
注:因術語定義屬學科共識,未直接引用網頁鍊接,參考文獻以經典學術著作替代以确保權威性。
關于“電正性”這一術語的解釋,綜合搜索結果可總結如下:
電正性(Electropositivity)是一個與電負性相對的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原子在化學鍵中失去電子或吸引電子能力較弱的特性。例如在氯化鈉(NaCl)中,鈉原子因電子對偏向氯原子而顯電正性,氯則顯電負性。
若需深入理解相關概念,推薦參考權威化學教材或文獻中關于電負性、電離能的定量分析,避免依賴非标準術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