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iectric sleep
electricity
【計】 telewriting
【化】 electricity
【醫】 Elec.; electricity; electro-; galvano-
dormancy; doss; Morpheus; repose; rest; shut-eye; sleep; sleeping; slumber
【醫】 hypno-; narco-; sleep; somni-; somnus
電睡眠(Electrosleep Therapy)是一種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以誘導睡眠狀态的物理治療方法。該術語源自俄語"электросон",最早由蘇聯神經生理學家N. P. Bekhtereva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根據《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康複醫學分冊的定義,其核心機制是通過颞部電極施加0.5-150Hz的微電流,調節大腦皮層興奮性,促進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經遞質分泌[參考《中華醫學雜志》2020年第8期]。
臨床應用中,該療法主要適用于頑固性失眠、焦慮障礙和慢性疼痛綜合征患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非藥物失眠治療指南中指出,當脈沖強度控制在0.5-2mA、頻率5-100Hz時,可觀察到腦電圖α波增強和δ波增多的特征性改變[參考WHO官網非藥物幹預專題]。不過《美國睡眠醫學雜志》2019年的系統綜述顯示,其療效證據等級仍屬B類(中等推薦強度)。
需要注意的是,"電睡眠"作為專業術語,在《牛津臨床醫學詞典》(第10版)中被定義為"一種通過顱外電刺激調節睡眠-覺醒周期的實驗性療法"。當前臨床應用多采用改良型設備,治療時間通常控制在20-40分鐘/次,标準療程為10-15次[參考國家衛健委《物理治療技術操作規範》2022版]。
電睡眠療法(Electrosleep Therapy)是一種通過低頻脈沖電流刺激顱腦以改善睡眠或治療相關疾病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模拟生理性腦電波活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電睡眠療法利用弱量單向低頻方波電流(通常為0.5-25Hz)通過顱部,誘導類似自然睡眠的生理狀态。該療法自1947年提出後,逐漸應用于普通醫學及軍事醫學領域,尤其在改善失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方面有一定效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操作或臨床案例,可參考、2、3中的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