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ond; secondly
【化】 secondary
【醫】 deutero-; deuto-
factor; gene
【化】 factor
【醫】 factor
"第二因子"(Second Factor)在漢英詞典及信息安全領域中指代雙重身份驗證中的第二個驗證要素,通常縮寫為2FA。這一概念源于計算機安全領域,要求用戶提供兩種不同類别的身份憑證以增強賬戶保護。根據《牛津計算機安全詞典》定義,其核心機制基于"知識+持有+生物特征"三元素中的任意兩項組合。
在具體應用層面,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SP 800-63B數字身份指南将其細分為三類驗證因子:記憶信息(如密碼)、物理載體(如安全密鑰)和生物特征(如指紋識别)。其中第二因子必須與第一因子保持獨立性,例如在銀行系統中常見"密碼+短信驗證碼"的組合模式。
技術實現層面,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RFC 6238标準規定了基于時間的一次性密碼算法(TOTP),這是當前主流的第二因子生成方式。該算法通過共享密鑰與時間戳的哈希運算,生成動态驗證碼,有效防禦重放攻擊。
從安全效能來看,卡内基梅隆大學CERT中心2019年實證研究顯示,啟用第二因子認證可使賬戶被盜風險降低99.9%。特别是在金融交易場景中,該技術已成為PCI-DSS支付安全标準的強制要求。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IEC 27001:2022将第二因子認證納入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MS)的核心控制措施,要求涉及敏感數據的系統必須部署多因素認證機制。該标準同時規範了硬件令牌、生物識别設備等第二因子的物理安全要求。
"第二因子"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醫學領域(凝血系統)
二、數學領域(通用概念) "因子"在數學中一般指能整除某數的整數(如15的因子包括1,3,5,15)或多項式的因式分解成分。但此含義與"第二因子"的醫學專用術語無直接關聯。
注:日常使用中"第二因子"多指凝血因子II,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了解凝血機制或檢測指标,建議參考醫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