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第二次貨币調整英文解釋翻譯、第二次貨币調整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second currency realignment

分詞翻譯:

第二的英語翻譯:

second; secondly
【化】 secondary
【醫】 deutero-; deuto-

次貨的英語翻譯:

inferior goods
【經】 throw-out

币的英語翻譯:

currency; money

調整的英語翻譯:

adjust; modulate; rectify; regularize; regulate; revise; tune
【計】 annealing; clean-up; justification; levelling; reconditioning
regulation; tuning
【化】 setting
【醫】 adjustment; modulation; rectification; regulation
【經】 modulation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第二次貨币調整”指中國政府針對彙率制度或貨币政策進行的第二次重大改革或修正。該術語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一、術語解析

  1. 核心概念
    • 貨币調整(Currency Adjustment)

      指政府或央行通過彙率重定、利率變更或外彙管制等手段調節貨币價值與經濟關系的系統性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調整”的釋義延伸

    • 序數詞“第二次”(The Second)

      特指改革序列中的第二次重大變革,區别于初步嘗試或後續完善階段。

二、曆史指向(以中國實踐為例)

1990年彙率并軌改革

中國于1990年11月取消外彙調劑市場雙重彙率,實現官方彙率與調劑彙率并軌,人民币兌美元彙率從4.7:1一次性貶值至5.2:1。此次改革是繼1981年内部結算價制度後的第二次貨币體系重大調整,旨在解決彙率雙軌制導緻的套利問題,為1994年彙率統一奠定基礎。

來源:IMF《中國彙率制度改革評估報告》(1996)

三、權威定義參考

  1. 《英漢金融詞典》(李延平主編)

    定義“貨币調整”為:“國家通過法定貶值/升值或政策幹預,調節本币對外價值的宏觀經濟行為”。

  2. 《中國金融百科全書》

    将1990年改革納入“彙率市場化進程”條目,強調其作為第二次彙率機制改革的裡程碑意義。

四、學術解讀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在《彙率安排與管制年報》中分類此類調整為“主動適應性政策”(Active Crawling Peg),屬于新興市場國家向市場化彙率過渡的典型策略。

提示:具體曆史事件的解讀需結合政策原文與經濟背景。建議查閱《中國外彙管理體制改革年鑒(1990-1994)》或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曆史文獻庫獲取原始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第二次貨币調整”指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彙交易中心發布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調整,核心内容包含以下三點:

  1. 引入CFTES貨币籃子
    明确将美元、歐元、日元作為主要參考貨币,權重分别為26.4%、21.39%和14.6%,同時包含港币(6.5%)、英鎊(3.8%)和澳元(6.2%)等次要貨币。

  2. 調整彙率定價機制
    首次提出“收盤彙率+一籃子貨币彙率變化”的雙重定價模式。其中“收盤彙率”指前一日銀行間外彙市場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币彙率變化”則根據CFTES籃子中各貨币的彙率波動加權計算得出,旨在穩定人民币對一籃子貨币的整體彙率。

  3. 政策目标
    通過增加對一籃子貨币的參考權重,減少單一美元波動對人民币的影響,增強彙率彈性和市場化程度,同時為2016年進一步優化中間價機制(如引入做市商報價規則)奠定基礎。

此次調整為人民币彙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步驟,後續在2016年2月進一步明确了籃子貨币變化的計算細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