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蝶骨岩部的英文解釋翻譯、蝶骨岩部的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phenopetrosal

分詞翻譯:

蝶骨的英語翻譯:

【醫】 cavilla; ossa sphenoidale; ossa vespertilionis; spheno-; sphenoid
sphenoid bone; sphenoidale

岩部的英語翻譯:

【醫】 partes petrosa; petrosa; petrous pyramid; pyramid; pyramis

專業解析

蝶骨岩部(Petrous Part of Sphenoid Bone)是顱底解剖學中的重要結構,指蝶骨後外側的堅硬部分,因其質地緻密如岩石而得名。該結構在神經血管通道和保護内耳結構中起關鍵作用,其英文對應術語為"petrous part" 或"petrous portion"。

一、核心定義與位置

  1. 解剖定位

    蝶骨岩部位于蝶骨大翼後緣,與颞骨岩部相鄰,共同構成顱中窩與顱後窩的邊界。其内含有頸動脈管、破裂孔等重要通道,是頸内動脈入顱的必經之路。

  2. 形态特征

    呈錐形或金字塔狀,骨質異常堅硬,為顱底最緻密的骨性結構之一。其表面有三叉神經壓迹,與Meckel腔(三叉神經節所在腔隙)緊密關聯。

二、功能與臨床關聯

  1. 神經血管保護

    岩部内部走行頸内動脈岩段,外部毗鄰面神經、前庭蝸神經及内耳結構。臨床手術(如岩尖入路)需精确避開此區血管神經束。

  2. 疾病相關标志

    • 岩斜區腦膜瘤:腫瘤常侵襲此區域,壓迫腦幹及顱神經;
    • 岩部炎:中耳感染擴散可導緻岩尖炎症(Gradenigo綜合征)。

三、術語演變與跨學科應用

  1. 詞源學背景

    "Petrous"源于拉丁語 petrosus(岩石狀),描述其高密度骨質的物理特性。中文"岩部"直譯體現這一特征。

  2. 影像學定位

    在CT/MRI中,岩部是定位内聽道、頸靜脈孔的關鍵标志,對診斷聽神經瘤、頸靜脈球瘤具有指導意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Gray's Anatomy (第42版), Elsevier, "蝶骨岩部與顱底孔裂" [來源:臨床解剖學标準教材]
  2. Rhoton's Cranial Anatomy, Thieme, "岩斜區顯微外科解剖" [來源:神經外科經典圖譜]
  3. 《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 "岩前入路手術的解剖學基礎" [來源:國家核心期刊]
  4. Clinical Anatomy (期刊), Wiley, "岩部炎診療進展" [來源:國際臨床解剖學會官方期刊]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蝶骨岩部”這一表述可能存在混淆。綜合多個來源分析:

  1. 蝶骨的正确結構:

    • 蝶骨由四個部分組成:體部、大翼、小翼和翼突()。其形狀類似蝴蝶,位于顱底中央,連接額骨、篩骨、颞骨和枕骨。
  2. 關于“岩部”的澄清:

    • 提到蝶骨包含“岩部”,但其他權威來源(如、5)均未提及該結構。醫學解剖學中,“岩部”實際屬于颞骨的一部分(即颞骨岩部),參與構成顱中窩()。
  3. 可能混淆的原因:

    • 蝶骨與颞骨岩部在顱底位置相鄰,且共同構成顱中窩()。可能存在術語誤用或描述錯誤。

建議:若需了解蝶骨具體結構,可參考其四部分(體部、大翼、小翼、翼突);若需了解“岩部”,需查詢颞骨相關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