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ate of unit contribution margin
單位貢獻毛益率(Unit 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是管理會計中的核心指标,用于衡量每單位産品對固定成本及利潤的貢獻能力。其定義為:單位産品銷售收入扣除單位變動成本後,占銷售單價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 text{單位貢獻毛益率} = frac{text{銷售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text{銷售單價}} times 100% $$
定義與計算邏輯
該指标反映每售出一單位産品可覆蓋固定成本的比例。例如,某産品單價50元,單位變動成本30元,則貢獻毛益率為(50-30)/50=40%。此計算方式被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列為成本行為分析的标準方法。
企業決策支撐作用
根據CIMA(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的運營指南,該比率常用于評估産品盈利優先級。比率越高,産品對固定成本的補償能力越強,企業在定價策略與生産線優化中可據此分配資源。
行業應用差異
制造業通常關注單位變動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與人工(如《管理會計:決策制定工具》第3章),而服務業可能将變動成本擴展至人力調度成本。例如,物流企業計算單票運輸毛益率時,燃油費與臨時人工屬于典型變動成本。
與盈虧平衡點的關聯
該比率直接決定盈虧平衡銷量,公式為: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貢獻毛益率)。哈佛商學院案例庫指出,連鎖餐飲企業常用此模型測算新門店的最低客流量需求。
局限性補充說明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強調,該指标需結合規模效應分析,高毛益率産品若市場需求有限,仍可能導緻整體虧損。
單位貢獻毛益率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核心指标,用于衡量每單位産品銷售對覆蓋固定成本及創造利潤的貢獻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單位貢獻毛益率指單位産品貢獻毛益占其銷售單價的比例,反映每1元銷售收入中可用于彌補固定成本和形成利潤的金額占比。
$$ text{單位貢獻毛益率} = frac{text{單位貢獻毛益}}{text{銷售單價}} times 100% = frac{text{單價} - text{單位變動成本}}{text{單價}} times 100% $$
假設某産品單價為50元,單位變動成本30元,則:
單位貢獻毛益 = 50 - 30 = 20元
單位貢獻毛益率 = 20 / 50 × 100% =40%
即每銷售1元該産品,可貢獻0.4元覆蓋固定成本和利潤。
通過這一指标,企業能快速識别核心盈利産品,優化經營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