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rea measurement of catalyst
activator; catalyzer
【計】 catalyst
【化】 catalyst; catalyzator; catalyzer
【醫】 accelerant; catalyst; catalytic agent; catalyzator; catalyzer
contact substance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醫】 superficies; surface
accumulate; amass; long-standing; product; store up
【醫】 product
determine; mensuration; set out
【化】 assaying; determination; estimation
【醫】 assay; determination
【經】 gauge
催化劑表面積測定(Surface Area Determination of Catalysts)是表征多相催化劑活性位點分布及孔隙結構的關鍵分析技術。該概念在漢英詞典中對應"catalyst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其核心在于通過物理吸附原理量化單位質量催化劑與反應物接觸的有效界面面積。
測定原理與标準方法
基于Brunauer-Emmett-Teller(BET)理論建立的氮氣吸附法是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9277)推薦的标準測定方法。該方法在-196℃液态氮溫度下,通過測量催化劑樣品對氮氣的吸附等溫線,計算單分子層吸附量,最終獲得比表面積數值。美國測試與材料協會(ASTM D3663)同樣将該方法列為工業催化劑表征規範。
技術特征與儀器
現代自動比表面分析儀整合了以下核心模塊:
工業應用價值
在石油裂解催化劑開發中,比表面積與活性組分分散度呈正相關(每增加50 m²/g,柴油收率提升約2.3%)。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證實,當鉑顆粒比表面積>100 m²/g時,氧還原反應速率提升40%以上。這些數據支撐着國際催化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atalysis Societies)制定的催化劑性能評價體系。
測量誤差控制
依據《催化材料表征手冊》(ISBN 978-3-527-32647-6),樣品預處理須滿足:
該規程可将比表面積測量誤差控制在±3%以内,滿足ISO 17025實驗室認證要求。
催化劑表面積測定是評估催化劑性能的關鍵參數之一,主要用于确定催化劑的有效表面積(包括内外表面),從而分析其吸附和催化活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催化劑表面積指單位質量或體積催化劑暴露的總表面積()。表面積大小直接影響催化劑的效能,因為多相催化反應發生在催化劑表面,較大的比表面積可提供更多活性位點,提高反應速率。
如需更完整的實驗步驟或标準文件,可參考道客巴巴、知學網等來源的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