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atalytic site
catalyze
【化】 catalysis
【醫】 catalysis; catalyze
part; place; position
【化】 placement
【醫】 loci; locus; Sisyrinchium galaxioides; situs; topo-
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是酶分子中直接參與底物化學反應的功能區域,在生物化學領域常被稱為活性位點(active site)。該結構通過特定的氨基酸殘基三維排列,降低反應活化能并加速特定生化反應,例如水解酶中絲氨酸、組氨酸和天冬氨酸形成的"催化三聯體"。
根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科學出版社,2023版),催化部位的識别依賴底物-酶複合物的立體化學互補性。其作用機制包含誘導契合(induced fit)和過渡态穩定兩種模型,前者通過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酶學數據庫得到驗證。
典型例證包括:
該概念在藥物研發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如諾華制藥開發的甲磺酸伊馬替尼即通過特異性結合BCR-ABL融合蛋白的催化部位實現靶向治療。劍橋大學結構生物學系2024年研究顯示,約78%的酶抑制劑通過與催化部位競争性結合發揮作用。
催化部位是指酶或其他催化劑中直接參與加速化學反應的特定區域,其核心功能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使底物轉化為産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催化部位是酶分子中具有催化活性的關鍵區域,通常由特定氨基酸殘基構成。它通過精确的空間構象和化學基團排列,識别并結合底物,促進化學鍵的斷裂或形成。
催化部位的研究對理解酶的功能、設計藥物(如抑制劑靶向催化位點)及工業催化劑開發(如固定化酶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知網空間或漢典的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