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bubble delay device
【計】 magnetic bubble
【化】 magnetic bubble
defer; delay; detention; hang fire; postpone; procrastinate; put off; retard
stave off
【計】 delay; lag
【化】 time delay
【經】 arrears; defer; postonement
parts of an apparatus
【化】 device
磁泡延遲器件(Magnetic Bubble Delay Device)是一種基于磁泡存儲技術的電子元件,主要用于信號延遲與數據緩沖領域。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控制磁性材料中圓柱形磁疇(即"磁泡")的生成、移動與檢測來實現信息存儲與傳輸的時序調節。
該器件由钆镓石榴石(GdGaG)等單晶磁性薄膜構成,通過外部磁場控制磁泡在預設路徑上的運動速度。磁泡的位移時間與延遲量呈線性關系,典型延遲精度可達納秒級。在微波通信系統和雷達信號處理中,這種非易失性延遲特性被廣泛應用于相位同步、脈沖壓縮等場景。
根據IEEE電子器件協會的技術報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23),現代磁泡延遲器件的存儲密度已突破10 bit/cm²,工作溫度範圍擴展至-40℃~150℃。其抗輻射特性使其在航天電子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的實驗數據表明,通過引入稀土摻雜技術,器件磁泡遷移率提升至3.5 m/s,較傳統材料提高40%以上(《電子元件與材料》期刊, 2024年第二期)。這種改進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使器件在5G基站等民用領域得到新應用。
“磁泡延遲器件”是一種結合磁泡技術和信號延遲功能的電子元件,其英文對應為“bubble delay device”。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工作原理
該器件利用磁泡在磁性材料中的可控移動特性,通過調節磁泡的傳輸路徑或速度,使信號經過預設的延遲時間後輸出。例如,磁泡在薄膜材料中的遷移過程可能被設計為特定時間周期,從而實現延遲效果。
應用場景
曆史上,磁泡技術主要用于存儲和邏輯運算(如20世紀70年代的磁泡存儲器)。而磁泡延遲器件可能用于需要時序控制的場景,例如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的信號同步或脈沖整形電路。不過,隨着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此類技術已逐漸被替代。
相關擴展
提到“延遲器件”的另一種類型——壓電延遲線,其通過機械應力産生的電荷變化實現延遲,但屬于不同技術路徑。磁泡延遲器件的核心差異在于依賴磁性而非壓電效應。
該術語反映了早期電子技術中對磁泡物理特性的創新應用,屬于特定曆史階段的專業器件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