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磁盤記錄形式英文解釋翻譯、磁盤記錄形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disk record form

分詞翻譯:

磁盤的英語翻譯:

disk; diskette
【計】 disk; DSK; MD
【化】 magnetic disk
【經】 disk

記錄的英語翻譯:

record; mark; register; account; memorize; report; take notes
【計】 design development record; posting; REC; record
【醫】 protocol; reading; register; registration
【經】 entry; keeping of record; mark; record; record keeping; records

形式的英語翻譯:

form; format; modality; shape
【法】 form

專業解析

從漢英詞典與技術原理結合的角度來看,“磁盤記錄形式”指的是數據在磁盤類存儲介質上被物理寫入、組織和存儲的具體方式或格式。其核心包含物理記錄方式與邏輯數據結構兩層含義:

一、術語構成與基礎定義

  1. 磁盤(Disk)

    指利用磁化技術存儲數據的旋轉盤片(如硬盤HDD)或光學介質(如CD/DVD)。英文對應 "magnetic disk" 或 "optical disc"。

  2. 記錄(Record)

    指通過磁頭改變介質表面磁性狀态(磁記錄)或激光刻錄凹坑(光記錄)寫入數據的過程,英文為 "recording"。

  3. 形式(Form)

    指數據在介質上的物理排布規則與邏輯結構,英文譯為 "format" 或 "recording scheme"。

綜合定義:磁盤記錄形式(Disk Recording Format)是數據在磁盤表面按特定物理編碼規則(如磁疇方向、凹坑長度)和邏輯架構(如扇區、磁道劃分)進行持久化存儲的系統化方案 。

二、技術實現的核心要素

  1. 物理記錄技術

    • 磁記錄(Magnetic Recording):通過磁頭在高速旋轉的磁性盤片上改變局部磁場方向存儲數據,代表技術包括垂直記錄(PMR)和疊瓦式記錄(SMR)。
    • 光記錄(Optical Recording):利用激光在染料層或相變材料上形成凹坑(pits)與平面(lands)表示二進制數據,如CD的CLV(恒定線速度)格式 。
  2. 邏輯數據結構

    數據被組織為可尋址單元,例如:

    • 硬盤:磁道(Track) → 扇區(Sector,通常512B或4KB)
    • 光盤:光道(Track) → 數據幀(Frame,如CD的2352字節/幀)

      邏輯格式需通過文件系統(如NTFS、EXT4)映射為操作系統可識别的文件 。

三、典型應用與标準

權威參考文獻

  1. IEEE标準協會. 磁記錄物理層規範(IEEE Std 1244.1-2000)
  2. 光學存儲技術協會(OSTA). 可記錄媒體物理格式白皮書(2020)
  3. 存儲網絡工業協會(SNIA). 持久存儲介質技術指南(SNIA Technical Position)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984225

: OSTA Publications: https://www.osta.org/technology/whitepapers.htm

: SNIA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s://www.snia.org/education/storage_media

網絡擴展解釋

“磁盤記錄形式”是描述磁盤存儲信息時使用的物理結構及編碼方式的技術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物理存儲格式

  1. 磁道與扇區劃分
    磁盤表面被劃分為多個同心圓磁道(Track),每個磁道又分為若幹扇區(Sector)。例如,一個磁道可能包含26個扇區,每個扇區存儲固定長度的數據,如512字節(參考、)。扇區之間通過間隙區(Gap)分隔,用于同步信號或标識磁道起止點。

  2. 層次化結構

    • 記錄面(磁頭):磁盤盤片的上下兩面均可記錄信息,每個面對應一個磁頭號(Head)。
    • 柱面(Cylinder):多個盤片上同一半徑的磁道構成柱面,減少磁頭移動開銷(參考、)。

二、磁記錄編碼方式

磁盤通過磁化方向的變化表示二進制數據,常見編碼方法包括:

  1. 歸零制(RZ)
    用正/反向脈沖分别表示“1”和“0”,脈沖結束後電流歸零。特點:抗幹擾強但密度低(參考)。
  2. 不歸零制(NRZ)
    • 标準NRZ:電流方向僅在數據變化時翻轉。
    • NRZ1:僅在遇到“1”時翻轉電流,適用于高密度存儲(參考)。
  3. 調相制(PM)
    利用相位變化編碼數據,如“0”為正向翻轉,“1”為反向翻轉,提升可靠性。

三、标準化與索引機制

ISO采用IBM格式作為國際标準,磁道起始位置由索引信號标識,包含間隙區、索引标志等控制信息,确保數據定位準确(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編碼技術的實現細節或不同标準的差異,可參考計算機存儲原理相關文獻或技術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