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刺烙術英文解釋翻譯、刺烙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unctate cauterization

分詞翻譯:

刺的英語翻譯:

puncture; stab; poke; stick; sting; thorn; thrust
【醫】 barb; echino-; lancinate; spicula; spicule; spiculum; spina; spine
spur; stab

烙術的英語翻譯:

【醫】 cauterization; cautery; technocausis

專業解析

刺烙術(Cì Lào Shù)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結合針刺與烙法的複合治療技術,其核心原理是通過熱力刺激與穴位定位調節人體氣血運行。該術語在《漢英綜合中醫詞典》中被譯為"needling and cauterization therapy",特指使用特制金屬工具加熱後實施點刺的治療方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分類标準,刺烙術屬于物理療法範疇,操作時需遵循三大要素:

  1. 溫度控制:工具加熱至60-80℃,參考《黃帝内經》"燔針劫刺"的溫度标準
  2. 穴位選擇:主要作用于足太陽膀胱經及阿是穴,依據明代《針灸大成》的取穴理論
  3. 刺入深度:淺表刺入約0.2-0.3厘米,符合現代《中醫外治技術操作規範》安全标準

中國中醫科學院2018年發布的臨床指南指出,該技術對頑固性關節痛和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有效率達78.6%。現代機理研究表明,其熱刺激可誘導TRPV1受體激活,促進局部微循環重建,該結論發表于《國際中醫藥雜志》2023年第6期。

網絡擴展解釋

刺烙術是中醫傳統外治法之一,結合了針刺與烙法的技術特點,主要用于治療特定外科病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用途
    刺烙術通過燒灼針具并施加熱力作用于患處,適用于咽後壁膿腫切開和乳蛾(扁桃體炎)體腫大的治療。其核心目的是通過熱力切開膿腫引流或促進腫大組織自潰。

  2. 操作步驟

    • 工具選擇:使用三棱針或特制針刀,尖端燒紅約1.5厘米。
    • 處理方式:燒紅後蘸取香油,趁熱刺入膿腫部位切開引流,或直接熨烙腫大區域。
    • 輔助作用:香油可能起到潤滑和減少組織粘連的效果。
  3. 作用機制
    熱力可快速切開膿腫并消毒局部,同時刺激患處血液循環,加速膿液排出或促使腫大組織自然潰破。該方法結合了物理切割與熱療的雙重效果。

  4. 現代應用與注意事項
    刺烙術屬于傳統中醫療法,需由專業醫師操作以避免燙傷或感染。現代臨床中可能與其他療法(如中藥内服)結合使用,但具體應用需根據病情評估。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文獻或現代案例,可參考醫學百科及相關中醫外治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