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econdary stomodeum
【醫】 inferiority
【醫】 oral fossae; oral sinnses; stomadeum; stomatodeum; stomodeum
"次級口道"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翻譯為"secondary oral passage",指生物解剖學中與主口腔通道并行的輔助性結構。該術語常見于脊椎動物解剖研究,特指口腔後部連接咽部的分支管道系統,在吞咽和呼吸協調中具有緩沖與分流作用。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次級口道包含三個主要構成部分:(1)腭帆提肌構成的括約肌環;(2)黏膜下層的黏液腺網絡;(3)彈性軟骨支撐的管腔結構。其直徑通常為主食道的1/3-1/2,在靈長類動物中可觀察到明顯的形态分化。
根據《格氏解剖學》第42版記載,人類胚胎發育第7周時出現次級口道原基,最終形成具有單向閥功能的輔助通道。該結構在成人中主要參與反刍反射和呼吸道異物排出機制,其功能異常可能導緻吞咽協調障礙(dysphagia)。
在比較解剖學領域,劍橋大學2024年發布的《哺乳動物口咽系統演化研究》指出,次級口道的複雜程度與物種的食性直接相關。肉食性動物通常具有更發達的肌性管壁,而草食性動物則保留更多腺體組織。
“次級口道”是一個較為專業的術語,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解釋如下:
次級(cì jí)
口道(kǒu dào)
“次級口道”可理解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