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刺黃柏英文解釋翻譯、刺黃柏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ahonia ganpinensis Fedde

分詞翻譯:

刺的英語翻譯:

puncture; stab; poke; stick; sting; thorn; thrust
【醫】 barb; echino-; lancinate; spicula; spicule; spiculum; spina; spine
spur; stab

黃的英語翻譯:

yellow
【醫】 flavo-

專業解析

刺黃柏(Cì Huáng Bò)是傳統中藥材名稱,其植物學基原為小檗科植物刺黃柏(學名:Berberis sargentiana Schneid.)的根、莖及枝葉。該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如四川、雲南等地,生長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灌木叢中。

植物學特征

刺黃柏為常綠灌木,莖幹密生三叉狀銳刺,葉片革質呈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期4-5月,傘形花序頂生,漿果橢圓形,成熟時呈藍黑色。其莖皮斷面呈鮮黃色,含小檗堿(berberine)等生物堿成分。

藥用價值

中醫典籍記載,刺黃柏性寒、味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及癰腫瘡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用法與用量

• 煎湯内服:常規劑量為6-12克(鮮品15-30克)

• 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患處

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忌服。

相關文獻參考

  1. 《中國植物志》第30卷,科學出版社(鍊接:http://frps.iplant.cn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國家藥典委員會(鍊接:http://www.chp.org.cn
  3.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中華本草》民族醫藥卷,貴州科技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刺黃柏是一種兼具植物學特征和藥用價值的中藥材,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刺黃柏是小檗科十大功勞屬植物,學名Mahonia gracilipes,别稱安徽小檗、細柄十大功勞等。其形态特征包括:

  1. 植株:落葉灌木,高約1米,小枝有棱角,具分叉針刺(長1.5-3厘米)。
  2. 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短芒狀鋸齒,葉面灰白色網紋凸出。
  3. 花果:總狀花序,花黃色或紫色;漿果球形或橢圓形,成熟時呈血紅色或暗藍色。

二、藥用價值

(一)性味與歸經

(二)功能與主治

  1. 清熱燥濕:適用于濕熱痢疾、黃疸、淋濁帶下。
  2. 解毒消腫:治療目赤腫痛、癰腫瘡毒、咽喉腫痛。
  3. 其他功效:利尿通淋、殺蟲(如治蟲牙痛)、散瘀止痛。

(三)用法與禁忌

三、相關論述

古籍記載其“通利二便,清利頭目”(《草木便方》),現代研究認為其含生物堿類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四、附注

需注意區分“安徽刺黃柏”等别名,實際為同屬不同種植物,功效相近但來源略有差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