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gnetron
magnetism
fulgurite
磁電管(magnetron)是微波電子器件領域的核心組件,其英文術語由"magneto-"(磁)和"-tron"(電子管)構成,指通過磁場控制電子運動産生高頻電磁波的真空管裝置。根據工作原理可分為多腔磁控管和同軸磁控管兩大類型,典型工作頻率範圍為300MHz至300GHz,輸出功率可達千瓦級。
該器件的核心結構包含陽極塊、陰極、磁路系統和散熱裝置。陽極塊内壁的諧振腔陣列形成高頻電磁場,永磁體或電磁鐵産生的軸向磁場與徑向電場共同作用,使電子做輪擺線運動,通過速度調制效應将電子動能轉化為微波能量。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實驗數據顯示,商用2.45GHz磁電管的能量轉換效率可達70%以上。
在應用層面,磁電管技術支撐着三大關鍵領域:
英國物理學會(IOP)的文獻記載顯示,磁電管的發明可追溯至1921年Albert Hull在通用電氣實驗室的首次實驗驗證。現代改良型磁控管通過端部空間電荷補償技術和同軸結構設計,已将工作壽命從500小時提升至8000小時以上。
磁電管的英文翻譯為“magnetron”,是一種結合磁場與電場作用的高頻電子器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名稱解析
工作原理
磁電管内部包含陽極、陰極和永磁體。陰極發射的電子在正交的電場與磁場作用下做螺旋運動,與陽極諧振腔相互作用,最終産生高頻微波。
主要應用
最常見的用途是家用微波爐的微波發生器,也用于雷達系統、工業加熱等領域。
翻譯注意
網頁中提到的“電管”英文直譯為“fulgurite”,但該詞實際指閃電熔岩,此處可能存在翻譯偏差。更準确的術語應為“electron tube”或“vacuum tube”。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