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ape recording density
magnetic tape; tape
【計】 magnetic tape; MT; TP
【化】 magnetic tape; tape
【計】 recording density
【化】 recording density
磁帶記錄密度(Tape Recording Density)是磁存儲技術中的核心參數,指單位長度或單位面積的磁帶上可記錄的數據量,通常分為線密度(沿磁帶長度方向)和面密度(整體存儲效率)兩類。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的英文翻譯為“tape areal density”或“tape linear density”,具體取決于測量維度。
$$ text{線密度} = frac{text{總數據位數}}{text{磁帶長度(英寸)}} $$
例如,IBM 3592 磁帶機的線密度可達 400,000 bpi。
$$ text{面密度} = text{線密度} times text{磁道密度} $$
磁帶記錄密度是衡量磁帶存儲容量的關鍵指标,例如LTO-9 磁帶單盒容量達 45 TB,依賴于面密度的持續優化。國際标準組織如ISO/IEC 14496和ANSI/INCITS均對其測試方法有詳細規範。
(注:實際引用來源為技術手冊與行業标準文檔,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外部鍊接。)
磁帶記錄密度是衡量磁帶存儲能力的關鍵指标,具體指單位長度磁帶上可存儲的二進制數據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單位
記錄密度通常以bpi(bits per inch,位/英寸)為單位,表示每英寸磁帶可記錄的二進制位數。例如,密度為100000bpi意味着每英寸可存儲10萬個二進制位。
影響因素
記錄密度主要取決于兩方面:
實際應用中的權衡
高密度磁帶雖能減少物理空間占用,但成本更高(如AME材質價格昂貴),且對設備兼容性有要求。選擇時需平衡存儲需求與成本。
技術發展背景
現代磁帶通過聚酯薄膜基帶和氧化鐵/合金塗層實現高穩定性與耐用性,這些材料特性直接影響記錄密度的提升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