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utis marmorata; marmorated skin
大理石色皮(dàlǐshí sèpí)是漢語中描述物體表面具有大理石紋理或顔色特征的複合型術語。該詞由"大理石"(marble)與"色皮"(color coating/surface)組合構成,在建築裝飾、材料科學領域特指通過人工或天然方式形成的類大理石表層效果。
詞義解析:
材質屬性:指采用樹脂基複合材料(如人造石英石)或天然石材切片,通過層壓工藝形成類似大理石的紋理表層。《建築材料術語标準》将其定義為"模拟天然大理石視覺特征的表面處理技術"(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22)。
工藝特征:包含水轉印、數碼噴墨等現代工藝,可在金屬、塑料等基材上實現大理石灰紋、卡拉拉白紋等特定圖案。《表面處理技術手冊》記載該技術最早應用于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家具制造業(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
色彩體系:國際通用的Pantone大理石色系包含Carrara White(#F2F0E6)、Calacatta Gold(#EDE6D9)等标準色值,色度範圍覆蓋從冷灰到暖黃的天然石材色譜。
“大理石色皮”這一表述并非标準術語,需拆解為“大理石”和“色皮”分别解釋,并結合可能關聯的含義進行說明:
基本定義
大理石是一種變質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₃),由石灰岩或白雲岩經高溫高壓變質形成,具有明顯的結晶結構和紋理。
顔色與成因
純正大理石為白色(如漢白玉),但因含不同雜質會呈現多種顔色:
應用特性
質地堅硬、光澤度高,廣泛用于建築裝飾、雕刻,具有抗壓、耐磨、耐腐蝕等優點。
地質學中的定義
色皮特指和田玉等玉石表面的天然氧化層,厚度通常小于1毫米,呈褐紅或褐黃色,由氧化亞鐵(FeO)在氧化條件下轉化為三氧化二鐵(Fe₂O₃)形成。
珠寶領域的延伸
在寶石學中,色皮也可指寶石表面的光澤與色彩現象,分為内部色皮(礦物内部顔色)和表面色皮(光線反射形成的顔色)。
結合兩者,“大理石色皮”可能指:
“大理石色皮”并非專業術語,需根據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